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修行人之路】(26

修行人应离欲,走清净出离道,走菩提大道

修行 (26)

到你说业能转不能转?一念善心起,百万障门都消失;一念恶心起,百万障门都开了。定业不可转,三昧加持力,能转不能转?这都是你个人的心。我们现在心里如何?如果你对佛教都是怀疑心,你又怎么能得到它的好处呢?一边念《地藏经》,一边怀疑:“这么多鬼啊!”非常害怕。有些人念《地藏经》,心生害怕,或是身体发烧,一会儿身上发冷了,一会儿看着念念经,一会儿又坐着。这种现象确实有的,我念《地藏经》有时候也有这种现象。什么原因呢?好比拜忏,你在前头拜,感觉后头来个人参加拜了;等到你拜完,回头看,没有了,还是原来那几个人。为什么有这种感觉?或是你念《地藏经》,浑身发烧,天气很冷,但是你身上突然间发烧,有时候身上发冷。《地藏经》说得很清楚,你自己没有注意,地藏王菩萨说这是因为你过去的六亲眷属,或者你多生累劫的眷属,由于你念经,他们来求你超度。

(摘自《修行》梦参老和尚开示录)

◇◇◇◇◇◇◇◇◇◇◇◇◇◇◇◇◇◇◇◇◇◇◇◇◇◇◇◇◇◇◇◇◇◇◇◇◇◇◇◇◇

慈心的修习  ①

“嗨”“你好”“谢谢”“对不起”,当你用心讲一句打招呼的话,或简单的表达谢意或歉意,就有慈心在里头了。当然有时只给微笑、关心的眼神、拍拍人的肩膀、拉拉人的手,也能表达无限的慈爱。

慈爱心可以扩充到各个领域。当我们面对不喜欢的人事物时,我们的身体、语言、意念会表达冷漠、讨厌、憎恶、敌意,这是人的动物性,我们可以有另一种表现式,表现宽容或愿意去协助改善不如意的地方,这是慈爱也是醒觉。当我们面对喜欢的人事物时,可能显露喜欢、欲求、占有欲,想执取所欲之物,也将苦了我们自己,因为欲是苦的根源,这是一份醒觉,醒觉中有慈爱心,而慈爱心能同时利益自己及别人。

(摘自《嘉义新雨》第8期 明法比丘)

◇◇◇◇◇◇◇◇◇◇◇◇◇◇◇◇◇◇◇◇◇◇◇◇◇◇◇◇◇◇◇◇◇◇◇◇◇◇◇◇◇
缅甸参学记 ⑥

生活在物质并不充裕的情况下,贪的本性便容易看清(因为在香港是太容易和太方便去满足内心的贪欲,令我们难于察觉自己在贪)。贪欲的生起是完全被动的,当眼睛或思想上接触到某些东西时,“想要”的感觉便会生起。“想要……”的感觉不断推动身体去做一些事情。内心那个“想要……”的感觉是盲目的,它是不会分辨时间、地点、价值和客观环境的问题。无论想要的是吃一顿丰富昂贵的日本菜或几片饼干,那种“想要”的感觉都是一样的。明白到无需要压抑或纵容这个“想要”的感觉,若去压抑表示不能如实地面对自己,只会做成内心的搏斗,若纵容它又会令自己懊恼后悔。了解到这是心的本性,只要能够觉知它的生起(当心够清晰的时候是完全可以看到这个“想要”是怎样生起的),那时自己便有选择的机会──观察实际环境,看看是否要满足它。对治贪欲唯一的方法是要在它出现时去察觉它,这个“想要……”的冲动也是会生灭的,若能认清楚和察觉它,看着那股冲动一会儿它便会消失的。当然同样的这个“想要”它会重复出现,只要有正念和耐性,这个“想要”便不会再有力量的了。

(摘自《觉悟之路网站》)

◇◇◇◇◇◇◇◇◇◇◇◇◇◇◇◇◇◇◇◇◇◇◇◇◇◇◇◇◇◇◇◇◇◇◇◇◇◇◇◇◇
参学琐谈 (26)

我住在皇藏峪二十多天中,因为真升师兄当瑞云寺寺主的关系,食宿方面常住里都以客人的身份招待我,既不上殿,也不过堂,吃饱了随意到山上溜达。因此,我常常自己爬到该峪的最高峰──羊鼻子,俯瞰峪中的景色。皇藏峪的树木种类之多,是有名的。故有“北京的人全,皇藏峪的树全”之说。最使人感到惊异的是:许多合抱粗细的古柏,多是从石缝中生出,那些地方不但没有土质,水分想也不会太多,可是它们居然就能够长得那样子高大,你说怪也不怪?

除了从石缝里生出许许多多的古柏之外,其它的树木也自然组成了一幅极其美观的画面,看吧:那些黄叶树、红叶树、绿叶树、紫叶树,以及红黄叶相间,紫绿叶相间等等的树,满山满峪,比比皆是,身在其中,令人几乎忘却了是“九月深秋兮,四野飞霜;天高水涸兮,寒雁悲怆”的深秋季节!(摘自《参学琐谈》释真华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