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寺院搞买卖,大雄宝殿也成了大雄宝“店”
提要:
·寺院搞买卖,大雄宝殿也成了大雄宝“店”
·佛教传到中国来,一直朝着儒教、道教的方向去变
·进了佛门,对儒教的感情放不下,就使得儒教思想在佛门里一代一代传下来
·对丈夫的感情放不下,丈夫来说几句好话,就又还俗了
·半路出家,又不想在佛门里把头脑里的儒教思想洗洗干净,
就形成了对儒教感情的放不下
·指出儒教思想对修行的妨碍,对儒教有感情的人就听不进去
寺院搞买卖,大雄宝殿也成了大雄宝“店”
还听说有这么一件事情,可能这是二十多年前吧。有个外国佛教代表团来参观,当然,佛教界的领导总要陪着,到了一个寺院,一个来参观的比丘就跟旁边人讲,“你们这个大雄宝殿的‘殿’字最好改一改。”旁边这个佛教界领导就说,“请问法师,这个‘殿’是不是书法写得不太好?应该怎么改?”他说,“这个大殿的‘殿’最好改为商店的‘店’。”全在搞商品买卖,还像大殿吗?还像寺院吗?变掉了。
佛教传到中国来,
一直朝着儒教、道教的方向去变
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佛教徒,对此是看不惯的,总希望能变好,但是越变越不像样。追溯历史根源,佛教传到中国来,究竟往哪个方面去变呢?这个脱离不了朝儒教、道教方向去变。过去佛门里的人,差不多都是佛教、儒教、道教合在一起的,身在佛门,充满着儒教思想,而且对儒教特别有感情。
进了佛门,对儒教的感情放不下,
就使得儒教思想在佛门里一代一代传下来
有些人想不通:进了佛门,应该对佛教有感情,怎么反而对儒教有感情?第一,因为他师父对儒教有感情,所以他对儒教也有感情。第二点,古时候的大德,差不多都对儒教有感情。因为他对古时候大德非常崇敬,凡是古时候大德好像全是对的,那么当然儒教也是对的,佛弟子对儒教有感情也是对的,这是一代一代的传统。还有一点,他进佛门前,本身就对儒教有感情,进了佛门他放不下,一时转变不过来呀。
对丈夫的感情放不下,
丈夫来说几句好话,就又还俗了
譬如我年轻时候上五台山,碰到一个上海的居士,胖胖的,是个女的,因为她出家了,所以我们都对她很欢喜。要不了多少时候,又听说她还俗了,为什么还俗?因为丈夫来找到她,尽跟她说好话,一说好话嘛,她对丈夫的气也消掉了,夫妻感情又起来了,又放不下了。她没有出家前,本来跟丈夫有感情的,因为一时气恼,想不通,出家了。出了家,她对丈夫的感情仍然放不下,只要丈夫来说说好话,又还俗了。
半路出家,又不想在佛门里把头脑里的儒教思想洗洗干净,
就形成了对儒教感情的放不下
同样地,为什么中国佛门里的佛弟子,放不下对儒教的感情?因为他没进佛门前,已经对儒教很有感情,这种人也称为半路出家。他进佛门的思想,不是清一色的佛教思想,他进了佛门又不想洗洗澡,把头脑里的不是佛教的思想洗洗干净,就形成了对儒教的感情放不下。
指出儒教思想对修行的妨碍,
对儒教有感情的人就听不进去
这种人我是亲身遇到的。今年,可能是四五月份开始吧,我感觉到有帮助佛弟子不要再学儒教这个必要性,我就开始指出儒教对我们修行的防碍。我看到有的人听到一半就离开了,因为他听不进去。即使你讲得对,他没办法跟你辩,因为辩不过你,可是他感情放不下呀,他越听越难受呀,所以走了。
这很容易理解,譬如说,你说他爸爸是一个强盗,你没说错啊,他爸爸是强盗,他也明白自己爸爸是强盗,但是他感情放不下:即使是强盗,到底是我爸爸呀。所以他也听不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