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如法与不如法的布施
清净或不清净的布施
《解深密经》的第四卷说:如法的布施必须具备下面七种特征──
(一)施物清净──布施高尚、美好、清净、美妙的财物而非污秽卑劣的东西。
(二)戒清净──所布施的财物是凭自己的劳力、心力去赚取,或是福德所感得来的,而不是谋杀、偷盗、骗取、压榨或剥削得来的。
(三)见清净──不执着我是能施,众生是受施,财物是所施,明白假名和万法因缘性空的道理。
(四)心清净──本着平等的慈悲心和清净心去布施,而不贡高我慢,也不贪求人天福报和名闻利养。
(五)语清净──布施时,和颜悦色,言语柔软委婉。
(六)智清净──对于各种财物的利弊和众生的性向了如指掌,而且能配合众生的需要,给予最有利益的物品。
(七)垢清净──布施时没有贪爱、憎恨、愚痴、傲慢、怀疑、邪见、欺诳、嫉妒、懈怠等烦恼和缺失。
《华严经》的第五十八卷记载了十种清净的布施:
(一)平等施,平等善待一切众生,而不分别计较。
(二)随意施,满足众生的需要和愿望。
(三)不乱施,使受者得到真实的利益。
(四)随宜施,明白受者的根器和性向。
(五)不住施,不贪求果报和功德。
(六)开舍施,心中没有眷恋和执着。
(七)一切施,身心清净自在,无有挂碍。
(八)回向菩提施,远离有为和无为等对待的名相和境界。
(九)教化众生施,直到成道也时常以布施利乐众生。
(十)三轮清净施,不执着施者、受者及所布施的财物。
如果做到了上面这十点,就可以证得最完美的清净广大施。
《大智度论》的第十一卷更描述了许多种不清净的布施:愚痴的人布施时糊里糊涂、没有智慧。或者为了得到更多的财物而布施,或者因为对不起别人而布施,或者为了避免嫌疑和责备而布施,或者因为害怕恶势力或报应而布施,或者为了巴结别人而布施,或者恐惧死亡而布施,或欺骗别人,为了使对方高兴所以才布施,或者以为自己很富有和尊贵而布施,或者为了争胜而布施,或者因为嫉妒而布施,或者因为骄傲而布施,或者为了名誉而布施,或者为了祝福和赞叹而布施,或为化解灾厄和祈求吉利而布施,或为了聚集群众而布施,或者轻视乞求的人地位卑贱而做了不恭敬的布施,这些都是不清净的布施。
《六波罗蜜多经》的第四卷也提到了十五种不如法的假布施:
(一)为了名闻利养而布施,像生意人,不是真布施。本着大悲心,不选择怨亲和财物多少而布施,才是真布施。
(二)轻视穷苦的众生,巴结达官显贵,不是真布施。
无所分别,平等布施一切众生,才是真布施。
(三)布施时起希求的贪念,或者心中对钱财放舍不下,或者被官府逼迫夺取而后才行布施,或者害怕损失而才布施,都不是真正的布施。对于贵重的财物没有贪爱和执着,不生贡高我慢的布施才是真布施。
(四)对于布施的对象,没有恭敬心,而将自己所讨厌的财物拿来布施,不是真布施。
如果由于自己家里贫穷没有美好的财物,而感到羞耻,因此从来都不布施,不随分随力布施,也不随喜赞叹别人布施的行为,也是不对的。
布施不应分别自己拥有多少财物,随着自己所有,有人需要,就布施给他,才是真正的布施。
(五)矜恃持戒、多闻、禅定和智慧而行布施的人,不是真正的布施。布施时,不因别人的贪爱、憎恨、愚痴、孤陋寡闻、破戒等行为而产生轻慢心,才是清净的布施。
(六)为了布施,而相互嫉妒、相互竞争,或闹得全家争吵失和的,不是真正的布施。
(七)布施时讥笑对方或侮辱乞求财物的人,例如说:“你们年轻力壮,五官俱全,为什么不去工作赚钱,而来找我要呢?”这种布施不清净。
(八)布施以后后悔地说:“我真愚笨!又白花了冤枉钱!”这不是真正的布施。
(九)希望别人的赞美或者为避免声名狼藉,而才布施的,也不是真布施。
(十)为了实现邪恶(不正当)的愿望而布施,不是真布施。
(十一)选择时间才布施的,不是真布施。例如说:只有在初一、初八、十四、十五等特殊的日子才布施,其他时间不布施。或者只选择早晨布施,中午或傍晚都不布施,这不是真正的布施。
(十二)选择对象才布施,也不是真布施。例如:只选择贫穷的人布施,不布施生病的人。或者只布施病人,而不布施其他种人。布施这个人,而不布施那个人,不是真正的布施。
(十三)选择年轻貌美、学识渊博的人,才布施好东西给他。其他普通人或平庸之辈,就布施较差的东西,这不是真正的布施。
(十四)布施时,一定要求对方唱歌、跳舞、说笑话、耍把戏、表演怪招,才愿意布施的,也不是真布施。
(十五)贪求三界的果报,或者说:“我刚才已经布施过,不应该再布施了!”对于布施产生厌倦和退怯的心,这种布施不完美,也不能够成就无上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