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圆满生命的实现 (16)
              ──布施波罗蜜
陈柏达著

十一、布施的困难和障碍

引述六种经论

《四十二章经》说:“贫穷布施难。”越贫穷的人,越需要布施,而且布施的力量也越大。不要因为没钱而感叹,没有财物的人,可以出劳力或者从事法施或无畏施。万一两者都不会,也可以看见别人布施时,随喜和发愿。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八卷说:“布施有三种障碍,那就是我相、他相和布施相。执着这三种相的布施,无法达到解脱的圆满境界。”

《瑜伽师地论》的第三十九卷说:有三种难行的布施。

(一)最难行的布施──自己的财物很少,又忍受贫苦,而将财物布施给别人。

(二)第二难行的布施──将自己最可爱的物品,或者长期习惯使用、最精美、最上等和对我们有恩的物品,拿出来布施。

(三)第三难行的布施──将自己非常辛苦才获得或赚来的财物,拿来布施。

《阿毗昙甘露法味》说:布施有六种障碍。

(一)憍慢施──以贡高我慢的心去布施。

(二)求名施──贪求名闻利养。

(三)为力施──为了现实利益和权力而布施。

(四)强与施──没有欢喜心,勉强布施,既辛苦又难受。

(五)因缘施──处处被动,而不主动布施。

(六)求报施──贪求果报,心术不正。

《大集经》说:有十二种现象会障碍大乘菩萨道。

(一)不乐于惠施贫病或为他们说法。

(二)布施以后,生后悔心。

(三)布施以后,看见受施者的缺点。

(四)布施以后,把布施功德据为己有,而不回向无上的佛智。

(五)因为贪欲而布施。

(六)因为憎恨而布施。

(七)因为愚痴而布施。

(八)因为恐惧而布施。

(九)布施没有诚恳心。

(十)自己不亲自布施。

(十一)见到贫病而不布施。

(十二)以轻视和傲慢的心布施。

《大智度论》说:

(一)鞭打囚禁众生,得到钱财而做布施的人,例如当打手、保镖替人要债赚钱,来世投生做象、马、牛等动物,虽然有好的房舍可住、有好的饮食又受尊重,却常要负重被人骑乘,而且受鞭打和束缚。

(二)时常发怒、心术不正的恶人布施,会堕到龙中去享受福报。

(三)贡高我慢的人,如果以瞋恨心布施,将来会堕到金翅鸟中去享受福报。

(四)官吏贪污或冤枉无辜的老百姓而布施,会堕到鬼神中去享受福报。例如做鸠槃荼鬼,变化种种五欲来娱乐自己。

(五)心狠手辣,常发脾气,又爱饮酒的人布施,来世会成为地行夜叉。

(六)傲慢刚强而又能布施车乘马匹的人,来世会变成空行夜叉,有大力气,行动快如风。

(七)嫉妒心强,爱好争胜,而又能布施美好的房舍、卧具、饮食和衣服的人,来世会变成飞行夜叉,行动轻便。

总括一句话,扰乱众生或者强求的方式,得到财物,以布施求福的人,反而招来罪业;不如静心修养内心,所得的福德较为殊胜。

《优婆塞戒经》的第五卷说:布施时应该做到下面五点:

(一)不拣择受施者有德无德,然后才布施。

(二)不说他人的是非长短。

(三)不选择受施者的种族和出生的贵贱。

(四)不轻视需要或来求的人。

(五)不破口大骂,或者讲一些不雅的言词。

《优婆塞戒经》的第四卷又提到布施有四种累赘:

(一)贪爱和吝啬的心。

(二)不时常修行布施。

(三)轻视微小的物品。

(四)希求世间的果报。

如果要破除这四种累赘,就需要修行“无我观”和“无常观”这两种法门。

如果要乐于布施,应当破除五种障碍:(一)憎恨心,(二)悭吝心,(三)嫉妒心,(四)爱惜身命,(五)不信因果。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