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圆满生命的实现 (17)
              ──布施波罗蜜
陈柏达著

十二、如何克服布施的四大障碍

引证《瑜伽师地论》

《菩萨善戒经》和《瑜伽师地论》都提到了四种布施障碍的对治法:

(一)先前不习惯布施──虽然拥有许多财物,可是见到乞求的人,却不会发起布施的心。这时候我们应当了解:这是我们过去不习惯布施,所产生的现象和过失。我们应想一想:“我从前一定布施过,所以今生才拥有许多财物。但由于我不太习惯布施,所以现在遇到乞求的人,才不会心生喜欢。如果我现在不好好痛下决心布施,将来恐怕就会更加吝啬,而且又更没有福报了!”(《菩萨善戒经》第四卷和《瑜伽师地论》第三十九卷)

(二)缺乏财物──有些人可能因为缺乏财物,而无法发起布施心。这时候,我们应想一想由于过去世不布施,所以今生不能自在地享用各种财物,我不但受尽各种饥渴和贫乏的痛苦,而且无法饶益众生。如果我稍微再忍耐一下贫乏的痛苦,以悲愍心布施财物给众生,那就可以突破这难关和困境了。我虽然并不富有,但仍可以布施,布施不会增加我多少辛苦和麻烦,因为我只要有少许的蔬菜和稻米,就可以活命了!(《瑜伽师地论》第三十九卷)

“如果我现在不布施,来世必会更加贫穷和困苦。我现在只有少许财物而能布施,生活虽然会辛苦一些,却不致受三恶道的苦!”(《菩萨善戒经》第四卷)

(三)贪恋精美可爱的物品──如果有人因为贪恋某种美妙的财物而不肯布施,他应当想一想:“贪恋财会会带来许多过失,由于我的迷惑颠倒,现在却误以为苦恼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贪爱和吝啬是一种烦恼,将来还会引发更多的苦果。所以我应忍痛割爱,把我心爱的财物布施给众生!”(《瑜伽师地论》第三十九卷)

“我把无常的财物误以为恒常,把暂时享用的财物误以为能永远占有。如果我不布施,就会增长贪著,这岂不是作茧自缚吗?”(《菩萨善戒经》第四卷)

(四)看到将来的福报而深心乐著──如果布施以后,心中一直挂念着将来的果报和人天的福德,不立志追求无上的佛智。这时候,应当了解这是由于知见错误所造成的过失。如实地观察一切事物都是生灭变化、无常迅速的。所有的事物都不坚固,过了没多久,就要衰弱和散离了!这样观察能使我们不再贪恋有为的人天果报,而将布施的福德回向圆满的佛智。(《瑜伽师地论》第三十九卷)

运用智慧想一想:世间的一切事物都生灭无常、变化不定。如果恒常和固定,那就不需要布施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一来,岂不是没有因果了吗?由于万物变化无常,所以才能显现出因果。为善得乐,造恶受苦。有了良善的因缘必然会结出快乐的果实。如果不布施,又怎么能证得无上的智慧和道果呢?(《菩萨善戒经》第四卷)

《维摩诘经》的上卷说:“众人没有请求,菩萨就先主动做他的朋友,而且使他们得到安乐。”

《菩萨善戒经》的第四卷说:“纵使众生没有开口要求财物,菩萨也会主动地将(他所需的)财物布施给他。如果菩萨没有财物布施,应以善巧方便的方式或尽力寻求财物来布施。如果没有财物可以布施,应以真理和善法教化众生,如果有人布施,他就生欢喜心,并且提供劳力帮他跑腿或搬运,或者听他的差遣,以助成其事。”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