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圆满生命的实现 (23)
              ──布施波罗蜜
陈柏达著

(二)憎恨的烦恼

1.憎恨的种类

(1)重瞋(梵语波罗提伽)──想消灭或杀死某个人。

(2)中瞋(梵语违欣婆)──想毁骂或鞭打某个人。

(3)下瞋(梵语拘卢陀)──心里爱恨交杂。例如以怨恨心打骂自己的妻妾和孩子。

(4)不报恨(梵语摩叉)──心里常怀恨意,但不想报复。

(5)报恨(梵语忧婆那呵)──心存愤恨,时常想报仇。

(6)专执(梵语波罗陀含)──怨恨某一件事物,不接受各种教诲,至死仍不舍离憎恨心。

(7)嫉妒(梵语伊沙)──见他得利,心生恼热。

(8)忿诤(梵语三蓝披)──常喜争讼,心口刚强。

(9)狠戾(梵语头和遮)──生气时,拒绝或叛逆师长的教诫,做事很绝。

(10)不忍(梵语阿羼提)──遇到稍微不如意的事情,就产生恼乱心。

(11)不悦(梵语阿婆诘略)──时常愁眉苦脸,不能和颜悦色。

(12)不调(梵语阿搔罗沽)──时常喜欢责骂同住的人。

(13)恼触(梵名胜耆)──常起干扰和恼怒同学的行为、语言或意念。

(14)难可(梵名登单那陀)──时常喜欢辱骂、责备和破坏财物。

(15)横瞋──无事生非,无理取闹,而大发脾气。

2.憎恨的起因

(1)遇到不如意的事情。

(2)不能正确地明白苦恼的本质。

(3)由于受到辱骂或责打而怀恨在心。

(4)与恶人在一起。

(5)理智薄弱(或智力低劣)。

(6)久瞋成性。

(7)前世是屠夫、猎人或毒蛇等。

(8)喜欢计较别人的过失。

(9)或因时节而易于发怒,例如血气方刚的人。

(10)有因某些动物易于发怒,例如毒蛇。

(11)有时因为某个地区的习俗而易于发怒,例如康卫国的人都很容易发脾气。

(12)贪求某种事物,遇到了挫折。

(13)自私、骄傲、怠慢而且对财物的执著很深。

3.憎恨的过患

(1)经上说:憎恨是重罪。虽然它跟贪爱比起来,较为容易度解开,其实也颇为难解,但不如贪爱那么长久缠在心头。

(2)憎恨是双边的恼害,先害自己而后又恼害他人。

(3)因为憎恨心而造恶业的人多半会堕落地狱。

(4)憎恨会破坏善行和福德。布施、持戒和忍辱都是从慈心产生的。憎恨与慈心相违反,所以能破坏善根。

(5)从憎恨所产生的行为都恶名昭彰。

(6)从憎恨产生恶业,事后心里一定会懊悔难受。

(7)憎恨的人没有怜愍心,所以说他很“凶暴”。众生本来就非常苦恼了,又加以怨恨,如同恶疮加火,苦上加苦。

(8)经上记载了许多憎恨的过失,例如说:憎恨的人将来身形丑陋、日夜不安、心存恐怖、人所不信等等。(以上见《成实论》第十卷)

《正法念处经》的第六十卷说:“如果起了憎恨心,就是在燃烧自己;心怀阴毒、脸色也变了,别人看了都害怕而逃避;众人都不喜爱发怒的人,有时甚至还会轻视、毁谤或瞧不起他;憎恨的人死后,堕落地狱;因为有了憎恨心,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三慧经》说:“身体就像田地,善念像秧苗,恶意像杂草。不除去杂草,秧苗就不会结稻子。如果人不除去恶念,就无法得道果。心怀憎恨,就像在田地里长出了荆棘。”

《大日经》的第一品说:“损坏福德、善根和利益,没有比憎恨更厉害的啦!只要起了一念的愤怒心,亿劫来所修的善根就都烧光了。”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