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圆满生命的实现 (24)
              ──布施波罗蜜
陈柏达著

唐本《华严经》的第四十九卷和晋本《华严经》的第三十四卷记载:“一切过恶当中,以对其他菩萨起憎恨心为最严重。对于其他菩萨起了憎恨心,便立刻造成了百万种障碍。例如:缺少智慧、不闻正法、生不净世界、生于恶道、生在多灾难的地方、常多疾病、常被毁谤、坏失正念、眼耳鼻舌身意的残障、近恶知识、乐习小乘、乐近凡庸、不信乐大德、生外道家、住魔境界、离佛正教、不见善友、善根难生、增不善法、出身卑劣、生在没有佛法的地方、生于恶人家、不乐完美的佛法、学习浅薄之法、不乐慈悲一切众生的大乘菩萨道、性多惊怖、心常忧恼、爱著生死、不护佛法、不喜见闻佛自在神通、不得菩萨清净诸根、远离菩萨清净行、退怯菩萨深心、不发菩萨大愿、不发一切智心、于菩萨行心生懈怠、不能净化各种业障、没有大的福报、智力不能明利、智慧狭隘、喜诽谤佛法、远离诸佛智慧、乐住众魔境界、不专修佛境界、不乐与菩萨同住、不求菩萨善根、性多见疑、心常愚暗、不能行菩萨平等施而起悭吝、不能持如来戒而毁犯戒律、不能安忍而起愚痴恼害和瞋恚、不能行菩萨大精进而起懈怠、不能得诸禅定而起散乱、不修般若妙智而起恶慧、于各种场合没有善巧、度化众生没有技巧、对于菩萨的自在境界不能了解、因为不闻无碍法而口才不好、因为不明了众生语言而造成舌根的障碍、因为轻贱众生而造成身根的障碍、因为心多狂乱而造成意根的障碍、因为不持净戒而造成行为的业障、常起妄语、两舌、恶口和绮语而造成言语的业障、因为常生贪爱、憎恨和邪见而造成心意的业障、以偷窃的心求法、不入菩萨境界、对于菩萨道不能勇猛精进而心生退怯、对于菩萨的解脱境界心生懒惰、对于菩萨的无生法不能亲近、远离三世诸佛菩萨种性等。”(详见唐本《华严经》的〈普贤行品〉和晋本《华严经》的〈普贤菩萨行品〉)

4. 憎恨的对治法

(1)常修慈悲喜舍,可以断除憎恨心。布施就是慈悲喜舍的具体表现,所以布施可以消除憎恨心。再者博施济众,人缘必然良好,发脾气的机会自然也相对地减少了。

(2)知道憎恨的过失,就可以减少憎恨。

(3)有忍辱的力量,就可以减少憎恨。

(4)善于修“无常观”,明白一切事物都不断在生灭变化,打骂者和被骂的人也时时刻刻都在变迁衰灭,他们当中应从何处生气呢?

(5)想一想:憎恨的人想要恼害别人而反而害了自己,他以残暴的方式对待别人,自己所得的过恶却又多出了百千倍,所以憎恨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6)如果能够安忍,就具备了慈悲的功德。忍辱就是自利。

(7)想一想:忍辱是修道的入门。所以修行人应逆来顺受,不可以牙还牙。

(8)诸法本来就是性空的因缘法,谁是骂者?谁是受骂者?

(9)如果他骂我的话属实,我就应当忍受。我确实有过失,他只不过说实话而已,我为什么还要发怒呢?如果他说的话不实在,他自己会受妄语报,我又何故发怒呢?

(10)如果受到辱骂,我们应当想一想:所有世间都随着过去的业行而受果报。我过去一定造了恶业,所以现在要偿还,我为什么发怒呢?

(11)如果受到辱骂,应当反省自己的过错。由于我出生受身,身子本来就是苦的工具,所以理应受骂才对。

(12)想一想:万物都是从因缘和合而生,辱骂的苦是从耳识、意识和声音和合才造成的。在这三种因素当中,我自己占了两种,别人只有声音一种因素,所以感受辱骂的苦恼,多半是我自己造成的,为什么要发怒呢?

(13)由于我取相分别声音,所以才生忧恼,这是我的罪过啊!

(14)忍辱的人不应怪罪他人。为什么呢?因为瞋怒不是众生的罪过,众生由于有心病,所以他身不由己,不得自在。譬如治鬼魂附身的道士,只责怪鬼魂而不责怪病人。

(15)由于勤行精进修集善法,所以不计较别人用话中伤我们。

(16)人格高尚的圣贤尚且难免挨骂,何况我这薄福的人呢?

(17)有些世间的人很凶恶,对方没有把我的生命夺去,已经够万幸了,何况他才只有打骂我呢?

(18)恶骂对我来说,不苦而且容易忍受。佛陀教他的弟子说:纵使钢锯锯身,尚应忍受,何况只轻受责打呢?

(19)修行人厌离生死,如果被毁骂,更会增强解脱的决心而舍恶行善。

(20)不忍辱的人将来常受苦报。所以我们宁愿忍受轻骂,而不要堕落地狱受大苦。

(21)怀着惭愧心想一想:我是佛门子弟,是一位修行人,怎么做出这种粗暴的行为呢?

(22)听了圣贤忍辱的事迹和行忍的能力,所以我们也应学习忍受侮骂。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