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圆满生命的实现 (26)
              ──布施波罗蜜
陈柏达著

为了从更多的角度去了解“愚痴”和“无明”,我们列举一些常见的意义供大家参考:

(1)错误的见解,就是愚痴。

(2)执著身体是我,就是愚痴。身体只不过是骨骼、肌肉、血液、温度、气体等因素所构成的假相。

(3)执著妄念和分别意识是我,也是愚痴。

(4)不知有过去世和来世,叫做愚痴。

(5)不明白三世因果和善恶报应,就是愚痴。

(6)认为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就是愚痴。

(7)认为人死了以后,永远是人;畜生死了,永远做畜生;穷人永远穷到底、富人一直富下去,就是愚痴。

(8)起了各种烦恼和造作恶业,都是愚痴。

(9)行善而执著善相,也是愚痴。

(10)不了解万法是由因缘和合所产生的幻相和假名,而执著有一个实在固定的体性,就是愚痴。

(11)不明白“无相”和“空性”的真理,叫做愚痴。(以上参见《成实论》第十卷)

(12)执著世界和我是常、是无常、亦有常亦无常、非有常非无常,就是愚痴。

(13)执著世界及我是有边、是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也是愚痴。

(14)执著死后有神我、无神我、亦有神我亦无神我、非有神我亦非无神我,也是愚痴。

(15)执著身体和神我是一是异、因和果是一是异等,都是愚痴。(详见《大智度论》第二卷和《俱舍论》第十九卷)

(16)执著万物是自生、是他生、是自他和合而生、非自他和合而生,都是愚痴。(详见《中论》第一卷和《佛学次第统编》)

(17)不明白缘起性空、生而无生的道理,就是愚痴。

(18)不明白万法唯心变现的真理,而执著心外有实法,叫做愚痴。

(19)对于非顺非逆的境界或事物产生不苦不乐的感受,而不能如实了知,就是愚痴。

(20)不相信有圣贤,就是愚痴。

(21)不认识五乘佛法,就是愚痴。

(22)不明一切万物的真相和事理,就是愚痴。

(23)不知万法本来不生不灭、清净平等……就是愚痴。

(24)不明心见性,就是愚痴。

(25)不知万法圆融、理事无碍,就是愚痴。

2. 愚痴的起因

(1)亲近邪恶的朋友。

(2)听闻偏邪的理论。

(3)不如理或错误的和忆念。

(4)错误的行为方式。(见《成实论》第十卷和《瑜伽师地论》第八卷)

(5)懒惰。

(6)耽著睡眠,身心昏昧,不能修习无上智慧。

(7)听闻大乘佛法,很快忘失。

(8)乐习世间一切技艺,不知如幻,而生执著。

(9)贡高我慢,虽遇善友,而不能请问正法。

(10)耻己愚昧,不能亲近有智之人。

(11)对于大乘妙理,不能理悟,便生退屈。

(12)专攻异端学说,表面诈称自己有知见。其实所有论点,都是谬论邪说。

(13)对于最上乘佛法,不生信乐。纵使有所闻,私心邪解。(《六波罗蜜多经》第九卷)

3. 愚痴的过患

(1)一切烦恼都由无明引起的。从无明产生贪爱等烦恼,从烦恼而造作不善业,由于造业而受身,由于受身而注定要生老病死。

(2)各种执著都是以无明为根本。

(3)今生和后世所有的恶道,都以无明为根本。

(4)由于无明,所以才接受不净的五蕴,注定走无常、苦、空、无我的噩运。

(5)由于无明的因缘,所以身心受束缚而不得自在。

(6)由无明的驱使,贪求无聊的感官享受,而不知后患无穷,宛如飞蛾扑火、游鱼吞钩。

(7)外道经典所产生的邪见和否定因果罪福的说法,都是无明。

(8)堕落恶道都是由于造了不善业,不善业却是由无明引起的。

(9)由于邪见而造作的恶业,多半堕入地狱,邪见都由无明产生的。

(10)有眼无珠,不识真圣。

(11)所有衰恼和败坏等不完美的事物都是由无明造成的。

(12)失去各种福德和利益。(《成实论》第十卷)

4.愚痴的对治法

(1)精勤用功,乐修禅定。

(2)亲近善友,听闻正法。

(3)损减睡眠,恒自觉悟。

(4)于大乘法,所闻不忘。

(5)顺世事业,常观如幻,无所执著。

(6)不贡高我慢,常向人请教疑问。

(7)不看轻自己,勤于修证,而不退屈。

(8)常乐法施,利乐众生。

(9)时常谦卑,虚怀若谷,而不欺诳众生。

(10)听闻佛法和读诵经论,不师心自用,深入佛慧。(《六波罗蜜多经》的第九卷)

(11)修因缘观,明白诸法缘起性空的道理。

(12)不执著一切名相。不计较:因中有果或无果。看见花瓶,不执著:色是花瓶或离色才有花瓶。五蕴是人或离开五蕴才有人。不堕常断二种边见。(以上《成实论》第十卷)

(13)深信布施福报,以有所得的心去布施是小智慧;以无所得的清净心去布施可以获得大智慧。布施有小智和大智两种:小智的布施为了追求人天的福报和小乘的解脱,这样施舍,只能叫布施,而不能得到清净圆满的布施。大智的布施是以无所得、无所求的心去布施。由于心无所得,心中清净得一尘不染,所以得到佛陀的无上智慧。这种布施才是清净圆满的布施。(《六波罗蜜多经》第九卷)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