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圆觉经今译(15)

             ───────────────

       陈柏达/译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今译“爱好真理的弟子们!小乘的圣者所圆满取证的境界,只是断了自我的执著,泯灭色身、语言和妄念。而佛陀说他们证得了涅槃,乃是一种方便的权说,而不是究竟的圆觉境界。小乘的圣者尚不能破除对真理的执著(佛学上称为‘所知障’或‘法我执’)而亲证圆满的心智,何况那些有思惟和妄念的凡夫又怎么能臆测完美圣者圆满心智的境界呢?

注①声闻:听闻佛陀演说真理,依照佛陀所说的教法去做,而断除烦恼的圣者,他通常偏重于自利。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今译“以有妄念的心识,来猜测完美圣者圆满心智的境界,就如同以萤火虫的火来燃烧须弥大山,永远无法烧着。同样的,以生灭心和错误的观念,永远无法达到完美圣者圆满心智的境界。

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今译“所以,我告诉所有的菩萨和末世的众生,要了解完美圣者圆满心智的境界,必须先断除久远以来在生老病死中打转的根本一一无明。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

今译“爱好真理的弟子啊!所有思惟的造作都是由虚妄的分别心产生的。而这些思惟都是攀缘六尘外境所引起的幻相,所以妄想的心思不是圆满心智的实体,它就好比幻觉的花朵一般。以这种妄想的心思来臆测圆满的心智境界,就如同幻想空中的花结果一样,是毫无实效的。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今译“爱好真理的弟子啊!虚妄分别心所产生的各种巧辩和见解,不是正确的,它不能启发圆满的心智,你这三个虚妄分别的难题都是不正确的问句。”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今译当时佛陀为了再阐述这道理,所以说了下面这首诗偈:

    金刚藏当知:      金刚藏菩萨当知:
      如来寂灭性,     如来清净大心智,
      未曾有终始。     常住而无始无终。
      若以轮回心,     假如以生灭妄心,
      思惟即旋复,     不断分别和思惟,
      但至轮回际,     总脱离不了轮回,
      不能入佛海。     无法启发圆满智。
        ※            ※

    譬如销金矿,     臂如熔矿提炼金,
      金非销故有,     离矿熔冶不得金,
      虽复本来金,     金性虽存矿石中,
      终以销成就。     唯有冶炼方成金。
      一成真金体,     一旦提炼出纯金,
      不复重为矿。     永远不再回为矿。
        ※           ※

    生死与涅槃,    凡夫生老病死苦,
      凡夫及诸佛,    圣者灭苦永恒境,
      同为空华相。    都是虚妄的名相。
        ※           ※

    思惟犹幻化,     妄念思惟如幻化,
      何况诘虚妄?     以此诘佛真荒唐?
      若能了此心,    如能明见自心性,
      然后来圆觉。     然后才可启妙智。
本章大意

在第四章里,金刚藏菩萨向佛陀请教了下面三个问题:

一、假如众生本来就具有圆满的心智,为什么还会有 “无明”产生呢?

二、假如众生本来就有 “无明”,为什么又说众生本来就具有圆满的心智?

三、假如众生本来具有圆满的心智,而后再起 “无明”。那么,所有完美的圣者既然已经启发圆满的心智了,何时又会再产生无明或烦恼?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