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圆觉经今译(17)

           ───────────────

              陈柏达/译

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今译】弥勒菩萨听佛陀这么说,心里十分高兴,和其余大众安静地等待佛陀的教诲。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今译】佛陀接着又说:“热心真理的弟子们!所有的众生,从久远的过去以来,就有了种种恩爱和贪欲,所以才在生老病死中打转。

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 、化生 ,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今译】“譬如世间中一切众生的诞生方式,不外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四种,而这四种众生都是由淫欲而产生的。所以你们应当知道:生死轮回以贪爱为根本的原因。

【注①】湿生:依湿气或水气而生的,例如蚊子。

【注②】化生:不必透过父母的因素,从无中变化而生出的,如鬼神等。

“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今译】由于有了种种色欲来助长爱性,所以使众生轮回生生相续不断。

“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今译】贪欲由于爱念而生。生命由于淫欲而有。众生无不爱护自己的生命,爱护生命就必须保护身体,所以身体是贪欲的本源,爱欲是将来死后投生的原因,爱命就是有了色身以后的结果。

“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

【今译】“由于对顺境而起贪爱的感受,对于逆境产生嫉妒和憎恨,因而在心里语言和行为上造出种种不好的事情,所以投生在地狱和饿鬼等不好的境界。

“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

【今译】“当众生知道贪欲是投生恶道的根本原因后。就对贪欲产生厌恶心 。听说没有贪欲的清净行为,便起了爱慕心,因而舍弃以前所造的恶业,喜欢帮助别人的善行,所以出生在人间或天界。

“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

【今译】“当众生又知道种种贪爱害人不浅以后,便会觉得贪欲十分可厌,所以想舍离贪欲,舍弃粗陋的身心,而欣爱微细的身心。然而,既然有微细的身心,便还能生爱欲,所以始终仍然属于有为的善果,未能达到无为解脱境界。这种有为的善业仍免不了六道轮回,无法启发圆满的心智。

“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今译】“所以众生要免除生老病死的痛苦,避免六道轮回,就必须先断除贪爱和执著。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今译】“爱好真理的弟子啊!菩萨变化种种形像和方式,在世间教化众生,并不是以贪爱为根本,而是本着要使众生舍离贪欲的慈悲,才方便地示现种种贪欲而诞生在凡界中,接受生老病死的痛苦。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今译】“假如末世的一切众生,能舍弃种种贪爱和憎恨,断除生老病死的痛苦,努力追求完美圣者的圆满心智,心灵清净后,就可以明白智慧的奥妙。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

【今译】“爱好真理的弟子啊!所有的众生都是由于贪欲而产生无明。随着两种障碍的深浅,而表现出五种差别来。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