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今译(34)
陈柏达/译
无始妄流转。 常造罪业受苦痛。
※ ※
未除四种相, 未除人我的执著,
不得成菩提。 无法成就无上智。
爱憎生于心, 随境而生爱憎心,
谄曲存诸念, 諂媚傲慢不曾断,
是故多迷闷, 所以心智常昏暗,
不能入觉城。 不能启发圆满慧。
※ ※
若能归悟刹, 假若触境达本心,
先去贪瞋痴。 不生贪爱无明恨。
法爱不存心, 心中不存名相在,
渐次可成就。 逐渐可成大智慧。
我身本不有, 肉身本来是虚幻,
憎爱何由生? 爱憎之心为何生?
此人求善友, 此人若有良师友,
终不堕邪见。 将不再生坏观见。
所求别生心, 如是于友生憎爱,
究竟非成就。 启发心智恐更难。
【本章大意】
在第九章里,净诸业障菩萨向佛陀问及众生心智无法显现的原因。佛陀告诉他: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所有的众生从久远的过去以来,就错误地执著‘我、人、众生、寿命’这四种名相。
由于众生误以为自己的身体和分别意识是我,对顺境产生贪爱心,对逆境产生憎恨心,所以才有了苦恼。
一般人不了解:身心内外所有的世界都是由于众生的妄念和业力所显现的幻影。
接着佛陀一一地解释‘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的含义,并且告诉弟子要认清自己的心智和真正的大我,不可‘认贼作子’。最后佛陀鼓励弟子除去所有的贪爱和憎恨,去掉自私心,才可以成就伟大智慧,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
现代学术界‘认贼作子’的理论很多,譬如当代精神分析学家佛洛依德以为欲力是‘本我’,它以趋乐避苦为原则,这是我们要加以注意的。
第十章 启发心智的偏差和病态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帀,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今译】接着,在大众当中的普觉菩萨,便从坐位上站了起来,恭敬地稽首礼拜佛陀,从佛陀的右边绕了三圈,双膝跪在地上而且合掌交叉中指,然后禀告佛陀说:
‘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稳。
【今译】‘大悲济世而且受世人尊敬的导师啊!你对启发心智障碍说得明白畅快极了!使大家都深深体会到以前所没有的道理,现在我们心里非常痛快舒服,而且感到非常平安稳定。
‘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圣贤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
【今译】‘受世人尊敬的大导师啊!将来末世的众生,离佛陀在世的日子逐渐远了。这时候有智慧、有德行的人很少出现,错误的观念却不断地流行。您叫那时的人们应当向什么样的人学习?应该学习什么样的内容?应该怎么样修行?修行时产生的偏差和错误应怎么样矫正?他们应该发怎样的心,才不致产生错误的见解?’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今译】普觉菩萨讲完了这段话,便五体投地,对佛陀行最敬礼。这样周而复始,连续请求了三次、礼拜了三回。
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令彼众生得成圣道。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今译】当时,佛陀慈祥地点点头,告诉普觉菩萨说:‘问得好,好极了!热心真理的弟子啊?你能够向我问及启发心智的修行方法,以使末世所有的众生能够本着正确的观念、去断除烦恼,而成就圆满的圣智。现在你们专心听讲,我应当立即为诸位详细解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