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佛说盂兰盆经 (17)

傅味琴讲于福鼎佛协文教部 2000.8.14 下午
2000年农历七月十五佛欢喜日

四众弟子六和生活,
以释迦佛的教导来统一矛盾

提要:

  ■ 佛弟子不要强调个人,要合众
  ■ 不遵守制度的人大都孤高和激动,想的都是别人的错
  ■ 四众弟子六和生活,以释迦佛的教导来统一矛盾

佛弟子不要强调个人,要合众

僧是一个团体,至少要有四位比丘方才能称僧,印度话叫“僧伽”。广义来说,四众弟子聚在一起也称僧,这是指佛弟子的一个团体,僧伽翻译成汉文是“和合众”的意思,和合是说团结得很好,大众在一起,能合得起来。能共同生活,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行为,走同样的道路,吃同样的饭,能做到这样就叫合众。世间上也主张少数服从多数,才能够解决矛盾。作为一个佛弟子,应该要合众,不要太强调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脾气,自己的习惯,那你怎么合众啊?比如拿我们文教部所订的规章制度都是属于整体的,大家都应该要遵守,你遵守了就合众了。

不遵守制度的人大都孤高和激动, 想的都是别人的错

不能遵守规章制度的人有两种表现,一种认错改过,一种强调理由。强调自己性格脾气的人,大都是“自命清高”,这些都是知识分子的通病。从前知识分子称为“文人雅士”,喝酒作诗赏花,最欣赏的是菊花,花盆里往往是一朵花(众笑),文人雅士把一朵菊花形容成是孤高,“孤”,一朵,“高”,菊花的头仰着,这叫“孤高人欣赏孤高花”,(众笑)这样子修行可不行呢。还有一种表现,脾气厉害,火气大,稍微有点摩擦,就激动了,不冷静了,头脑里想的全是人家错。不能合众的人啊,我看就是这么两种,对于这样的修行人怎么办呢?只有耐心等待他自己觉悟转变。

四众弟子六和生活,以释迦佛的教导来统一矛盾

居士虽然在家学佛,也是僧团里的一份子。四众弟子都要和合,尤其是当头的,寺院的方丈、当家、知客、维那,都应该统理大众,一切无碍。“身和同住”,身子同住在一个地方,大家和和气气。“口和无诤”,不要争来争去嘴凶,有道理好好开会解决。“意和同悦”,心里要发欢喜心,你对他欢喜,他对你欢喜,心情就舒畅。在集体生活里有一个人不欢喜,会影响旁边人也高兴不出来。“戒和同修”,居士五戒,比丘两百五十条戒,不准持外道的戒。五戒就是五戒,不能多加一条戒,没有六戒。八戒就是八戒,也不能再加一条,没有九戒。否则你五戒,他六戒,你八戒,他九戒,还能和合得起来吗?不准吃树皮草根,不准辟谷、天天吃黄瓜,这是外道方法。有的人严格遵守不吃油盐酱醋,他算在修行,这样大众就不和了嘛。“见和同解”,现在各有各的见解,不统一闹矛盾啊,我说要统一起来,统一到释迦佛那里去,大家都听释迦佛的话,照释迦佛的话来理解,照释迦佛的话来说话,一点矛盾也不会有。

举个例子,中国人在一起说中国话,有什么矛盾?假如有一个说英语,有一个说日本话,弄得大家听不懂,听不懂就统一不起来了。再举个例子,什么叫“南无”,一个人说南无就是好心,一个人说南无就是南方没有,佛经上的“南无”就是恭敬的意思。纠正了错误的观点就能统一到正确上来。佛是印度人,印度小孩回家,一看家里来了客人,就很有礼貌的两手合掌,口里说一句:南无,就是我向你敬礼,不能按照汉字来解说成南方没有。有的人还讲出理由呢,南无阿弥陀佛,南方没有阿弥陀佛,对的嘛,阿弥陀佛在西方嘛(众笑)。

“利和同均”,这一条最容易解说了,你们每次来参加会供,分供品都分得一模一样。有时还会发生误会,分供品的人去看看这个人的口袋,有人就不高兴了,“我没有多拿,就是一只嘛”,人家是来看看你少了没有。众生对别人总是从不好的方面去猜测,很少从好的方面去猜测,所以容易起烦恼心。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连载专栏》之
【佛说盂兰盆经讲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