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愚人的譬喻】(19)
《百喻经》      为妇贸鼻喻

昔有一人,其妇端正,唯其鼻丑。其人出外,见他妇女面貌端正,其鼻甚好。便作念言:“我今宁可截取其鼻,著我妇面上,不亦好乎?”即截他妇鼻,持来归家,急唤其妇:“汝速出来,与汝好鼻。”其妇出来,即割其鼻,寻以他鼻著妇面上。既不相著,复失其鼻。唐使其妇受大苦痛。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闻他宿旧沙门婆罗门,有大名德,而为世人之所恭敬,得大利养。便作是念言:“我今与彼,便不为异。虚自假称,妄言有德,既失其利,复伤其行。如截他鼻,徒自伤损。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注释:

①宿旧沙门:宿旧,过去的。沙门,“沙门那”的简称,意为勤劳、净志、息恶、修道等。原指古印度各宗教派别中出家修行的人,佛教兴起后,成为专有名词,指佛教僧人。本文指过去的高级僧侣婆罗门。

②大名德:即大德。指修行有道的高僧,意为有大德行者。以后成为佛教专有名词,专指佛、菩萨等,在中国佛教中,把长老以及对弘扬佛法有贡献的信徒,如译经高僧亦称为大德。在隋、唐、宋时,“大德”往往是由政府任命的管理僧尼信众的高僧。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他的妻子长得很端庄,只是鼻子长得丑。这人在外出时,见到一位妇女面貌端正,鼻子秀美。他就想到:“我现在宁可把她的鼻子割下来,换到我妻子的脸上,这不是很好吗?”他立即割下了那位妇女的鼻子,捧回家里,急忙地喊他妻子:“你快出来,给你一个秀美的鼻子。”妻子出来后,他马上割下了她的鼻子,又把那位妇女的鼻子安在妻子的脸上。但既不能安上,又失去了妻子的鼻子,荒唐地使他妻子受到了极大的痛苦。

世上愚蠢的人,也是这样。听说过去的修行者婆罗门教的僧侣,因为有大德行者的名声,从而受到社会上人们的羡慕和尊敬,得到了极大的利益和供奉。于是就想到:“我现在与他,并没有什么不同。”吹嘘自己,编造谎言,胡说自己是有德行的人,这样不仅失去了自己原来的形象,还败坏了品德行为。就像割别人鼻子替换的行为一样,只会荒唐地损坏了自己。世上愚昧的人,也同样是如此。

辨析:

在世界上,最复杂、最深奥的东西,莫过于人的思想,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不同认识,对自身的思考,对社会的透析。但如果归结为一个字,可用“私”来概括,这个字最初的写法是一个环形的符号,大概是围绕自己,以个人为中心的意思。每个人都希望生存条件能得到保证,思想得到尊重,这是现实的,也是唯物的。佛教中要修行到“无我”的“空”的境界,其目的是使人们从苦难中解脱,因此它也具有“善”的理趣,正基于此,对故事中损人又害己的作为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对于在社会生活中沽名钓誉,以谎言掩盖真相的行径给予抨击和否定。(摘自《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供你思考:

圣法法师在《百喻故事广释》里说: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人的个性已有缺憾,仪表怎能十全十美呢?又怎能生着十全十美的形体呢?

佛法说,业有定业不定业,定业就是说,世间已成的物体——譬如人的美丑,物的贵贱,个性的善恶,都是不容易改变的,欲改变它必须费很大的工夫,以及很长的时间,甚至于生生世世,急于改变往往弄巧成拙或相反的结果。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这是众生的我执习性。我执乃是一切众生造业生死轮回的根本,是故欲离欲解脱生死,须修不净观。不净观有五:一者生处不净,二者种子不净,三者四大不净,四者九孔不净,五者毕竟不净。修此五不净观可以离欲解脱生死。

世间有些不懂佛法的人,欣慕修学佛法而获得名闻的大德。见到他们受人恭敬供养,心里也羡慕也嫉妒。于是冒充某大德的名或妄称某佛某菩萨降生,妄称自己是修证神通的人,骗取信徒的供养。结果破坏佛教的声誉,也丧失了自己的人格,这不是像割掉人家的鼻子,又割掉自己太太的鼻子一样的愚痴吗?

上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