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愚人的譬喻】(20)
《百喻经》      牧羊人喻

昔有一人,巧于牧羊,其羊滋多,乃有千万。极大悭贪 ,不肯外用。时有一人,善于巧诈,便作方便,往共亲友,而语之言:“我今共汝,极成亲爱,便为一体,更无有异。我知彼家有一好女,当为汝求,可用为妇。”牧羊之人,闻之欢喜,便大与羊及诸财物。其人复言:“汝妇今日已生一子。”牧羊之人未见于妇,闻其已生,心大欢喜,重与彼物。其人后复而语之言:“汝儿生已,今死矣!”牧羊之人,闻此人语,便大啼泣,嘘欷不已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既修多闻,为其名利,秘惜其法,不肯为人教化演说。为此漏身之所诳惑 ,妄期世乐,如己妻息 ,为其所欺。丧失善法,后失身命并及财物,便大悲泣,生其忧苦。如彼牧羊之人,亦复如是。

注释:

①悭贪:吝啬贪婪。

②方便:方式、方法;权谋、机变。佛教名词。包括“利益他人”、“度脱众生”的一切手法、宣传教义的方式和谋略等含义。

③嘘欷:抽泣,哭后的抽动。

④多闻:多听佛法即认识佛理中对世界的看法,增长智慧。佛教专有名词。

⑤漏身:漏,佛教名词,为烦恼的异名。漏身,世俗的烦恼充满身心。诳惑,欺骗迷惑。

⑥妻息:妻子儿女。息,子女。

译文:

从前有个人,很善于牧羊,他的羊增长的很快,有成千上万只。但他非常吝啬贪婪,从不肯帮助别人。当时有一个人,善于巧妙地骗人,便借机存心和牧羊人来往,成为亲近的朋友,这时他对牧羊人说:“我现在和你关系十分亲密,好似一个人一样,不分彼此,我知道有一人家有一位漂亮的女儿,要为你去求亲,娶她做你的妻子。”牧羊人听了后十分欢喜,就给了他许多羊和礼物。不久他又说:“你妻子今天已生了一个儿子。”牧羊人还未见过自己的妻子,听说已生了孩子,心里十分高兴,又给了他许多礼物。这人后来又对他说:“你儿子生下后因病今天死了!”牧羊人听了这话,就泪流满面,抽泣不已。

世上有的人,也是这样。既然接受和具备了对人生社会的认识,但为了自己的名声利益,悄悄地修行,不肯为别人讲解和宣传。受世俗的烦恼欺骗和迷惑,试图得到人生的享乐,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受到欺侮。不仅失去了佛教的教理,还失去自家性命和财产,这时才悲痛流泪,徒生忧愁和苦难,就好像那位牧羊人一样。

辨析:

财富最终是属于社会的,个人的占有是有限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一生也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因此人们对于那些占有财富而贪得无厌之人总是鄙视的。值得注意的是在佛教中,对于那掌握一定“法”的人和信徒,要求他们要将所知尽可能地传授于人,以利佛教本身的发展和传播,也正是这种不保留心得的教义,使得佛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逾二千五百余年而不衰,其文化影响更是使每一位认真的学者都叹为观止。例如世界现存最早的雕板印刷的木刻本是佛经;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极为广泛,现存甘肃敦煌的佛教壁画,云冈、龙门的石窟,西安的唐代佛教建筑大雁塔等,则是佛教重视借助文化载体传播教义有力的历史证明。

如果有人认为佛教主要是消极避世、与世无争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幼稚和无知的认识。我们知道,脱离世俗烦恼的“般若性空”是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金刚经》是影响最大的般若思想的代表经典。在经文行将结束的时候,释迦牟尼苦口婆心地告诫高僧须菩提:如果有人以宇宙间无数的珍宝,用来施舍于人所得到的福分也不如那些能够学习本经,即使只接受了四句话,只要心领神会,阅读背诵,并能对别人进行讲演解说,传授佛门义理的人所得的福分多。其关注佛教传播的思想是显而易见的。

在我国流传极广的文学作品《西游记》中,对于唐僧的形象,人们会感到呆板、无能,是被妖怪“吃”的对象,在改编的电影电视连续剧中也同样是不善言辞、傻头傻脑、人妖不分的呆和尚。如果认为唐僧的原型,我国初唐佛教高僧玄奘也是一位不善言辞的木讷之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为旅行家、翻译家,他是前无古人的,作为一个佛教学者,其博学雄辩在中印诸国享有极高的声望。他印度游学十七载,在佛学首府那烂陀寺主持讲经,在参加者数千,听讲者五万的各教派“无遮”辩论大会上,十八天无人诘难。印度君主戒日王依惯例,请胜利者玄奘骑大象绕场一周,并当场授予“大乘天”这一印度最高的荣誉称号。他“孤游沙漠”行程五万,回长安时,人们“罢市”出迎。李世民在与玄奘交谈后称他“词论典雅”“非唯不愧古人,亦乃出之更远。”(慧立:《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六)中印佛学界对于辩才要求之高,可见一斑。中国历代佛学高僧在讲经说法时的“机锋”“慧巧”更是不胜枚举。 (摘自《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供你思考:

圣法法师在《百喻故事广释》里说:人类不论富贵贫贱,上至一国的领袖,富有四海。下至贩夫走卒,贫无立锥之地,都有缺少些什么,都不能事事称心如意。一切众生都有与生俱来的贪心,而且这贪心贪而无厌,越多越好。古人一首诗说:“梁武为帝欲作仙,石崇倘望海作田,西施照镜嫌貌丑,彭祖焚香祝寿年。”所以人就难有事事称心如意的时候了。

贪心也有善贪恶贪,正贪邪贪,或者适当的贪,也无碍于我们的道德与生活。可是人类一见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就情不自禁的去追求,求之不到即用种种不法手段去得,所以一切恶业都由此而引起的。反过来说勤俭是人类一种美德,若是吝啬不肯帮忙别人,自己也舍不得吃穿,就变成守财奴了。还有,财富虽能使人幸福快乐,可是也能使人堕落与痛苦。有了财富许多人都会打他的主意,有人欲赚他的钱,有人欲骗他、偷他,有人欲揩他的油,有人更欲占为己有。所以为要保护它,麻烦就多了。

财富的来源,有人依勤俭得来的,有人省食俭用,时积日积一点一滴的累积下来的。有人依不法手段,欺骗拐诈而得来的,有人造诸恶业得来的,世间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所以在应用上就要考虑用途了。

从前有一个人住于朴实的乡村,他平日牧羊为生。因为他将羊群照顾得很好,而且也懂得使羊群繁殖,所以羊群一天一天的增加,成了地方的大富翁。他虽然钱很多,但不肯帮助别人,一毛不肯施舍,自己的生活也很俭仆,舍不得吃舍不得用,所以人家批评他吝啬鬼。

有一天有一个机巧的人,他有很多骗人的花样。这个人就和牧羊人接近,成了好朋友,装得十分亲善说:“我们有很深厚的友谊和感情,现在你一切都富有了,可是还少一位美丽又贤慧的妻子,我今天就是为这个而来。东村有一位小女长得很美又端庄,贤淑又美德……最适合做你的妻子了。”

牧羊人向来是一毛不拔,这次却出手大方,拿了很多钱和羊给这骗子。骗子后来又来说这个未见面的妻子生了儿子,又说儿子死了。

牧羊人财产都被骗光了,又没娶到新娘,才知道上了人家当。

人愿意帮忙他人,而不求报酬的人不多,多数都是舍少求多。这样一来争利、欺骗、拐诈就多了。受人小惠往往后来付更多。所以不知不觉堕入五欲的漩涡,就算占了一点的便宜,人格也渐渐的堕落,成为世间的小人了。

佛经说:“业不重不生娑婆”。故做人做事要多付才能消业,道德才能渐渐提高。贪小便宜即渐渐堕落,是升是堕在此一念,将来的苦乐即天渊之别了。

上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