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愚人的譬喻】(22)
《百喻经》      估客偷金喻

昔有二估客,共行商贾。一卖真金,其第二者卖兜罗绵。有他买真金者,烧而试之。第二估客即便偷他被烧之金,用兜罗绵裹。时金热故,烧绵都尽。情事既露,二事俱失。

如彼外道,偷取佛法,著己法中。妄称己有,非是佛法,由是之故,烧灭外典,不行于世。如彼偷金,事情都现,亦复如是。

注释:

① 估客:商人。

② 兜罗绵:野蚕茧,本处指丝织品。

③ 外典:佛教以外的经典。《法华经》中有:“读外典者,如视日光,令人眼暗。”

译文:

从前有两位商人,共同做买卖。一个卖真金,另一个卖纺织品。有人买真金时,都要用火烧来试验真假。这时另一个商人便偷被烧过的金子,用丝织品包藏起来。但由于金子很热,把织物都烧光了。事情也就败露了,金子和丝织品都失去了。

就好像其他教派,借鉴佛教义理,把他吸收到自己的教义中,并错误地声称是本来就有的,而不是佛教的义理。正由于这样,人们最终会发现,并烧掉其他教派的经典,使其在社会上不能流传。这正如那偷金子败露的故事,结果同样如此。

辨析:

在现实生活里“弄巧成拙”、“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事时有发生。究其理,其实做任何坏事的人都在劫难逃,躲得了一时,难以躲一世;逞得了一时,难以保终生。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的事可谓多矣,人常讲:天眼不开,但人心难欺,就是这个道理。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人心总是永远向着善,向着光明的。不可否认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难免会碰到是非混淆,人妖颠倒的特例,但乌云永远也遮不住太阳的光辉,正义永远都不会被恶势力吓倒。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罪恶最终都会被人们清算,正义最终总会战胜邪恶。
                  (摘自《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供你思考:

圣法法师在《百喻故事广释》里说:人类有一点点的善性善行唯恐人不知道,有一点点的恶性恶行唯恐人知道,所以都隐藏起来。平常看不出来,一有了机会就露出来他的劣性、劣行。善性亦覆如是。人本来有善性恶性的两面,只是善性多、恶性多的差别而已。若是完全善而没有恶性,就已经是圣人了。若是完全恶性而没有善性,即是地狱、饿鬼、畜生了。人是善恶参半。所以学圣贤学佛、亲近善知识是一件很重要的东西。

从前有一对好友,一个是卖丝棉的,一个是卖黄金的。有一天他们来到一个乡村,村里有人欲买黄金,买金的人就用火来试一试。卖棉的人趁机从火里的金,急急忙忙塞入他的丝棉之中,不消片刻丝棉就燃烧起来了,不但没有偷到金反而丝棉也被烧掉了。

佛法譬如金,外道不知佛法的修行方法,也不依法修行守戒,只是从佛法的名词摄取过来而改一改,或从仪式偷过来就以真道自居。用在他们道场上不但格格不入实则不伦也不类。只是装装门面而已。不知佛法之宝贵在哪里,也损失了自己的立场,岂不是如卖棉偷金吗?

人类每个人内心都隐藏着贪嗔痴等恶习气,遇着因缘则把它引发出来。有的人能自重自爱而克服自己不法的情欲,而有的不能。孔夫子在世时有人问他说:“假使穷困煎迫,黄金千两,深山穷谷美女一人,试问夫子动也不动?”夫子说:“动、动、动”一连说了几个动字。夫子系中国的大圣人,当然不至于偷,或非礼之事,但也不敢说心里不会动。举心动念即作善作恶的根源。

人类的贪心是不是天生自然的?天把有些人生为良善,有些人把他生为凶恶,而且有些轻有些重,未免太不公平罢?佛法说,善性恶性由各人无始以来所积习而来的,有人积轻,有人积重的关系而已。

已然每一个人都有贪念,有人遇到恶缘而作恶,有人不会遇恶缘。而且有人遇善缘,恶性也变成作善,有人遇恶缘善性也变成作恶,这又是何故?有些是前生的善恶缘的关系,影响今生的善恶缘,有些是今生才开始遇善恶缘的,是故学佛亲近善知识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上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