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愚人的譬喻】(24)
《百喻经》 
送美水喻
     送美水喻

昔有一聚落,去王城五由旬。村中有好美水。王勅村人,常使日日送其美水。村人疲苦,悉欲移避,远此村去。时彼村主,语诸人言:“汝等莫去,我当为汝白王,改五由旬作三由旬,使汝得近,往来不疲。”即往白王,王为改之,作三由旬。众人闻已,便大欢喜。有人语言:“此故是本五由旬,更无有异。”虽闻此言,信王语故,终不肯舍。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修行正法度于五道向涅槃城。心生厌倦,便欲舍离,顿驾生死,不能复进。如来法王,有大方便。于一乘法,分别说三。小乘之人,闻之欢喜,以为易行,修善进德,求度生死。后闻人说,无有三乘,故是一道,以信佛语,终不肯舍。如彼村人,亦复如是。

注释:

① 聚落:村落,村民居住点。

② 由旬:是古代印度计算里程的单位,分上、中、下由旬三种,各为六十里、五十里、四十里。(参见《维摩经注》)

③ 敕:告诫;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④ 涅槃城:佛经比喻。比喻圣者居住的地方。参见《长阿

含经·四》。

⑤ 一乘法:佛教名词,指一佛乘之法。指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的教义。

⑥ 说三:指声闻、独觉、菩萨三乘,三乘中菩萨亦称佛乘。

⑦ 小乘:指小乘佛教。原系大乘佛教对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的贬称。小乘又称“上座部佛教”,属南传佛教,今主要流传于南亚、东南亚各国,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少数民族居住区;大乘佛教主要流传于我国,在传播路线上属北传佛教。

译文:

古时候有一个村落,离京城有二百五十多里路。村里有甜美的水源。国王下令村民每天都给他送纯净水使用。村民疲惫不堪,都要搬到别处去,远离这个村庄。这时村长对大家说:“你们不要走,我为你们向国王请求,把二百五十里路改为一百五十里,使你们送水的路近一些,来回就不累了。”于是就请求国王,国王就改为一百五十里路。大家听了,十分高兴。有人却说:“这还是原来的二百五十里路,名义上的一百五十里,与二百五十里并没有不同。”虽然那人这样说,但由于相信国王的话,最终还是没有搬走,仍然天天送水。

世上有的人,也是如此。修行佛学的教理,在解脱之路上,奔向脱俗的圣者所居住的地方。由于内心产生了厌倦情绪,就想离开修行之路,重返生死轮回的困境,不能进取。佛陀传法,有十分精妙的谋略方法。将人人都有佛性,只要向善修渡,都可成佛的法理,分为接受教义、独自修证、超脱人生三个层次和阶段。只想尊奉佛陀,自身超脱的修行者,听到后十分欢喜,以为容易修行,不断行善增进道德修养,脱离生死境地。后来听人说,所谓三个层次的修行,其实都是在修证成佛的一个法理。但由于只片面地相信释迦牟尼的三个阶段教义,只想个人修悟,不求普渡众生。这和村里的人,只信国王的话,不顾实际的做法一样。

辨析:

佛教中也有不同的宗派,对教义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各方都认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是“正法”。我们看来,小乘佛教比较接近释迦创立时期的佛教;大乘佛教在教义上,在影响上更加具有广泛性。

在宗教和佛教信徒中,以教祖之言为标准进行取舍辨别是非的情形也随处可见。总的看,大乘佛教更加成熟,其教义更精密,影响更大,有明显的群众性,其善的内涵更广泛,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更深刻。这是它以人为中心的佛学理论的高明之处。(摘自《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供你思考:

圣法法师在《百喻故事广释》里说:

佛法说行菩萨道,须三祇修六度,百劫修相好,一般人听起来佛道那么遥远,就不敢向前精进了。佛方便开三乘或五乘而说法。就是说,应众生的根机,说种种法。可以渐渐进入大乘佛道。若是上根利智的人即说一乘佛法——顿悟成佛或即身成佛的佛法。

众生多多都是,贪眼前的幸福,而忘了永远的将来。说“众生无边誓愿度”即如对牛弹琴,启发不出他的菩提心。必须说,拜佛念佛如何的灵验和感应才肯学佛。尤其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人贪享受,若说佛法需如何如何的苦修,才能成就佛道,他们都会退避三舍。

现在又逢末法时代,外道说法如牛毛,“一点即得道”成了一般人的向往,说法要方便,用现代的名词来解说佛法,或用科学证明佛法,或用巧妙的言词说明佛法,是说明技巧。若是用欺骗方法说佛法,佛法变成了邪法。说法可不是好玩的东西,引人入正道,或入邪道的关键就是在这里。

上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