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愚人的譬喻】(26)
《百喻经》      破五通仙眼喻

昔有一人,入山学道,得五通仙。天眼彻视,能见地中一切伏藏,种种珍宝。国王闻之,心大欢喜,便语臣言:“云何得使此人常在我国,不余处去,使我藏中得多珍宝?”有一愚臣,辄便往至,挑仙人双眼,持来白王:“臣以挑眼,更不得去,常住是国。”王语臣言:“所以贪得仙人住者,能见地中一切伏藏。汝今毁眼,何所复住?”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见他头陀,苦行山林、旷野、冢间、树下,修四意止,及不净观,便强将来,于其家中,种种供养。毁他善法,使道果不成。丧其道眼,已失其利,空无所获。如彼愚臣,唐毁他目也。

注释:

① 五通仙:有五种神通的修行者,非佛教的古印度其它教派经过修行也可达到五通。即“神足通”能飞天入地,变化自在;“天眼通”能见世间种种情形;“天耳通”能听世间种种声音;“他心通”能知人们心中之事;“宿命通”知自己与他人命运。

②彻透:透视,洞察。

③伏藏:深藏、埋藏的东西。

④辄:立即,就。

⑤头陀:意为“抖擞”,即去除尘垢烦恼。也是佛教在衣、食、住方面的十二种艰苦的修行方法。

⑥四意止:又名四意断、四正勤,是道品三十七种的四种内容:即对已生之恶除去并勤奋修行;对未生之恶使其不再产生而努力修行;对未生之善而努力培育使其增进;对已生之善发扬光大而奋进。因能断除懈怠,故称四正断、四正止。

⑦不净观:以治“贪”为目的的禅观方法。观想自身、他身的污秽,以消除对人生的贪恋。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进山学道术,得到了五通仙法中的“天眼通”。能透视物体,见到埋藏在地下的东西,各种珍宝。国王知道了,心里很高兴,就对大臣们说:“怎样才能使这人常住我国,不到别处,使我得到埋藏在地下的各种珍宝呢?”有一位愚蠢的大臣,立刻便动身,去挑瞎了仙人的双眼,拿回来秉告国王:“我已挖掉他的眼,再也不能到别处去了,会一直住在我国。”国王对大臣说:“之所以希望仙人常住,是由于他能发现地里埋藏的珍宝。你现在挖掉了他的眼,住在这里又有什么用呢?”

世上有的人,也是如此。看见求得解脱的修行者,艰苦地在山林、旷野、墓地、树下修行断除懈怠解除对人生的贪恋,就把修习者硬请到家里,千方百计地供奉和养活他。这样就破坏了他修行的方法和体验,使他达不到澄明的境界。丧失了智慧的眼光,就失去了断绝烦恼的利剑,在修行的体验中就会一无所获。就好像那位愚蠢的大臣,荒唐地毁掉了仙人的眼睛一样。

辨析:

在这则比喻故事中,人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去分析、透视。在封建社会里,有一技之长的人,如果不能为统治者使用,往往会招致杀身之祸,他们处于被奴役的地位。封建的统治是建立在对人民的镇压剥削之上的,那位大臣为了讨得国王的赏识,竟然用残酷的“挖眼”方法来使有“天眼”的仙人不能离开,其做法的愚蠢姑且不论,其手段的凶残就令人发指,其奴性与残忍的结合,构成了封建官僚集团的本质特性。说明了王法就是国法,国王的意图就是法律,臣子们只需照着做就行,不论你是怎么做的,唯上就行,受损害的,只能是普通的百姓。
                
(摘自《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供你思考:

圣法法师在《百喻故事广释》里说:贪心好像是人类的天性,其实是无始以来的积习。多数的人都是为了自私自利而贪。为了财色名利多多益善而引起了造恶的行为,所以佛经说贪嗔痴为三毒了。

从前有一位修道的人,在寂静的山中苦修学道,终于修成五通的仙人。五通即是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能够见很远很远的事物,无论天上人间的事情都能见叫天眼通。能够听到天上人间一切声音叫做天耳通。能够云游天下四海五湖或天上人间叫神足通。能知他人的心里上想什么叫做他心通。能知他人和自己过去宿世的事情,叫做宿命通。

贪取天眼

国王为发掘地下宝藏,希望仙人常住本国,而大臣却去挖仙人的眼睛,使他不能外往。大臣因请不动仙人而挖他的眼睛,一个是贪一个是痴。

世间每一件事情都有正反两面。依正当的方法去争取求进步,当然是对的,可是世间往往都是贪而无厌,引起争夺、计较、造业。一般人的心能够控制得住不法之贪吗?一般人贪即无所不贪,都是损人利己的贪。剥削他人的贪,更是造业作恶的贪,所以佛法说贪嗔痴为三毒了,如何能避免这恶贪就要看我们的智慧了。

上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