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愚人的譬喻】(34)
《百喻经》      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恚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从本以来,常无有乐。然其痴倒,横生乐想。如彼痴人,于半番饼,生于饱想。世人无知,以富贵为乐。夫富贵者,求时甚苦;既获得已,守护亦苦;后还失之,忧念复苦。于三时中,都无有乐。犹如衣食,遮故名乐,于辛苦中横生乐想。诸佛说言:“三界无安,皆是大苦,凡夫倒惑,横生乐想。”

注释:

①恚悔:愤怒悔恨。

②捐弃:抛弃、浪费。

③痴倒:痴迷颠倒。

④三时:过去、现在和未来。

⑤三界无安:佛教把世俗世界分为欲、色、无色三界。三界皆在迷中,在轮回中不能脱离苦海。

译文:

有个人肚子饿了,一口气吃到了第七个煎饼。吃完了六个半之后,便很饱了。他气愤后悔,用手打着自己说:“我现在之所以吃饱了,就在于这半个饼。然而这前面的六个,白白地浪费了。早知道这半个饼能吃饱,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世上的人,也是如此。从其根本上认识,并无常有的欢乐可言,但由于痴迷颠倒,节外生枝般地去想得到快乐。这就像那个痴人,在半个饼上,产生吃饱的想法一样。世俗之人没有智慧,以富贵为快乐。那富贵荣华,在追求之时,很苦恼;一旦拥有,想永远占有也很苦恼;身后还会失去,心中的忧虑会更加深苦恼。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会带来快乐。好像衣服、食物,能遮体、饱腹,这种需要就叫做快乐,在劳动的艰辛生活中又节外生枝地认为这就是欢乐一样。佛说:“在世俗的世界里,没有安乐可言,最终都要面对苦恼,世俗的人为利益而颠倒迷惑,节外生枝般地认为,拥有财富就是快乐。”

辨析:

只想收获,却不愿意播种;只想接受美好的未来,却不知从现在的每一天做起;只看到成功的喜悦,却不懂得在成功背后的艰辛。看重结果,忽视过程,也许是人性的弱点。每一个人都应注意时常地提醒自己,要想取得好的结果,必须具备完整的过程。

佛教对于富贵的认识,见解精辟,在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中,无论是从社会道德,还是从哲理思辨上都能独树一帜,自标风韵。
                 
(摘自《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供你思考:

圣法法师在《百喻故事广释》里说:世间万事不论成功与失败,好事或是坏事,都有过去累积下来的原因。每一件事情都有过去的因,才有现在的果了。可是有人偏偏不究其来因,而从现在果去钻牛角尖而生无谓的苦恼,你说可怜不可怜呢?

一座山是许多尘砂积起来的,一颗树也由一粒种子生根发芽,慢慢长大而来的。一个人的身体也是许多细胞组成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一点一滴累积下来的结果。

一个人的富贵贫贱,智愚贤不肖,有其远因,也有近因,也有许多的助缘,慢慢累积下来的成果。一个有德有行、有智慧的人或是凶恶奸诈的人,一般人以为是天生自然的,其实世间万事都有因才有果。智慧德行、凶恶奸诈、善性恶性,都是累生累世积习而来的。

佛法说,三祇修六度,百劫修相好,积功累德才成为万德庄严的佛陀,现代人嫌这样修行太慢,主张一点即得道或即刻开悟!马上成佛的方法。世间即时发大财,做大官的人不是没有,总是种种条件具备才有,如何去发大财做大官即看各人的因缘了。

上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