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愚人的譬喻】(45)
《贤愚经》

沙弥均提品 ②

时舍利弗独行乞食,婆罗门见而问之言:“尊者独行,无沙弥耶?”舍利弗言:“我无沙弥。闻卿有子,当用见与。”婆罗门言:“我有一子,字曰均提,年既孩幼,不任使令,比前长大,当用相与。”时舍利弗闻彼语已,即戢在心,还至祇洹。至年七岁,复来求之。时婆罗门即以其儿付舍利弗,令使出家。时舍利弗便受其儿,将至祇洹,听为沙弥,渐为具说种种妙法,心意开解,得阿罗汉,六通清彻,功德悉备。时均提沙弥始得道已,自以智力,观过去世,本造何行,来受此形,得遭圣师,而获果证。观见前身作一饿狗,蒙我和上舍利弗恩,今得人身,并获道果,欣心内发,而自念言:“我蒙师恩,得脱诸苦,今当尽身供给所须,永作沙弥,不受大戒。”

译文:

那时候舍利弗独自走在路上乞求食物,婆罗门见到了问他:“尊贵的您一个人走,难道没有沙弥相随吗?”舍利弗说:“我还没有沙弥。听说你有一个儿子,可以给我当沙弥。”婆罗门答道:“我有一个儿子,名叫均提,年纪还很小,不能担任差使,等到长大了,自然把他交给您当沙弥。”舍利弗听婆罗门说到这里,当即记在心中,回到祇洹。过了七年后,舍利弗又到婆罗门家相求。婆罗门就把他的儿子托付给舍利弗,让他出家。舍利弗便接受了均提,带着他回到祇洹,让他做了沙弥,慢慢地为他详细演说各种奇妙的佛法,沙弥均提心意开解,获得了阿罗汉果,完全达到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等六种神通,善行善心完备。当时均提得了道,自己凭依智力,反观过去世,本来有什么行为而来受这等修行,能遇到圣贤之师,而得以开悟。他看见自己前身是一条饿狗,幸蒙舍利弗的恩德,现在世得到了人身,并获得了道果,欣喜难禁,打心底里兴起感激之意,自己立起誓言:“我幸蒙师恩,得以解脱各种苦难,现在应当要全身心地献出给所需要的事,永远做沙弥,不受大戒。”
                   (摘自《贤愚经》慧觉等译撰 温泽远等注译)

《百喻经》      

见水底金影喻

昔有痴人,往大池所,见水底影有真金像,谓呼有金,即入水中挠泥求觅,疲极不得,还出复坐。须臾水清,又现金色,复更入里,挠泥更求觅,亦复不得。其如是父觅子,得来见子,而问子言:“汝何所作?疲困如是?”子白父言:“水底有真金,我时投水,欲挠泥取,疲极不得。”父看水底真金之影,而知此金在于树上。所以知之,影现水底。其父言曰:“必飞鸟衔金着于树上。”即随父语,上树求得。

凡夫愚痴人,无智亦如是。
  于无我阴中,横生有我想
  如彼见金影,勤苦而求觅。
  徒劳无所得。

注释:

①无我阴中:佛教认为,事物都是变化的如流动之水,瞬息万变,“我”只是“五阴”即“五蕴”中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的暂时“聚合”而终将离散。我不过是一种称谓,只是短暂的集合体。

②有我想:认为自身是不变、永存的整体。

译文:

从前有个执拗的人,来到一片大池塘的旁边,看见水底有纯金的影子,就呼喊有金子,立即潜入水中,抓搅淤泥寻找金子,搞得疲惫不堪,便上岸坐下休息。过了一会儿,水又清澈见底,又出现金子的形象,他再一次潜入水底,搅动抓捞淤泥寻找,仍然找不到。如此反复多次,他的父亲出来找他,见到后就问他说:“你在干什么?疲惫成这样子?”儿子告诉父亲:“水底下有金子,我多次下水,想从水底的淤泥里找到它,累得不行了。”父亲看到水底下纯正黄金的影子,知道金子是在岸边的树上。这是由于树上金子的影子倒映在水底的原故。父亲对他说:“一定是飞鸟衔来的金子,放置在树干上的。”儿子按照父亲说的,爬上树找到了金子。

世上愚夫贪婪人,心中无智与此同。
  变幻聚合本无我,欲念滋生求自身。
  如见金影映水中,辛勤困苦去追寻。
  水中徒自捞金影,空自劳身无所得。(摘自《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上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