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愚人的譬喻】(53)
《贤愚经》

优婆斯兄所杀品 ①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罗阅祇国有估客兄弟二人,共住一处。兄求长者女,欲以为妇。其女年小,未任出适。于时其兄即与众贾,远至他国,经历年岁,滞不时还。女年向大,任可嫁处,而语其弟:“卿兄远行,投彼不还,汝今宜可纳取我女。”其弟答言:“何有是事,我兄存在,不敢有违。”尔时长者,数数陈说。其弟意坚,未曾回转。长者不已,诈作远书,托诸贾客,说兄死亡。弟闻兄死,心乃愕然。长者复往,而告之曰:“卿兄已死,女当云何?卿若不取,当思余计。”弟被急逼,即妻其女。经历数时,女便怀妊。兄后便乃从他国还。于时其弟闻兄还国,心怀惭惧,逃至舍卫。发迹之后,诸亲友辈,按其妇腹,堕其胎儿。

译文:

我曾如此听说,从前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罗阅国有兄弟二人住在一起,都是行脚商人。哥哥追求一位长者的女儿,想要娶她为妻。这姑娘年纪幼小,还不能出嫁。后来哥哥便与一伙商人去了遥远的外国,经过了许多年还在异乡滞留没有归来。姑娘的年纪渐渐长大,已到了应当出嫁的好年华,长者便对那弟弟说:“你的兄长外出远行,投奔异国未曾归还,你现在应当娶下我的女儿。”这位弟弟回答:“怎能有这等事情?我兄长还生存在世上,他的意愿我不敢违忤。”长者屡番劝说,这弟弟意志坚决,没有回转的余地。长者没奈何,伪造了一纸来自远方的书信,托付给行脚商人们,说那哥哥已经死去。弟弟听说哥哥的死讯,惊愕间不知如何是好,长者又来劝说,道:“你的兄长已然亡故,我的女儿可怎么办呢?你如果不娶她,我便要替她另作打算了。”弟弟被苦苦催逼,便娶了这位姑娘为妻,没过多久,她就有了身孕。哥哥不久以后便自其他国度归来了。当时弟弟听说兄长返回国内,心中怀着惭愧和畏惧,逃到了舍卫国。这件事真相大白之后他们的亲友们使得胎儿流产。(摘自《贤愚经》慧觉等译撰 温泽远等注译)

●○○●●○○●●○○●●○○●●○○●●○○●●○○●●○○●●○○●●○○●●○○●
《百喻经》      

病人食雉肉喻

昔有一人,病患委笃,良医占之,云须恒食一种雉肉,可得愈病。而此病者,市得一雉,食之已尽,更不复食。医于后时见便问之:“汝病愈未?”病者答言:“医先教我恒食雉肉,是故今者食一雉已尽,更不敢食。”医复语言:“若前雉已尽,何不更食?汝今云何止食一雉,望得愈病?”

一切外道,亦复如是。闻佛菩萨无上良医说言:“当解心识。”外道等执于常见,便谓过去、未来、现在唯是一识,无有迁谢。犹食一雉,是故不能疗其愚惑烦恼之病。大智诸佛,教诸外道,除其常见。一切诸法,念念生灭。何有一识,常恒不变?如彼世医,教更食雉而得病愈。佛亦如是,教诸众生,令得解诸法,坏故不常,续故不断,即得灭除常见之病。

注释:

①心识:小乘佛教认为心与意、识,概念相同;大乘佛教认为有一识与无量的差别。

②常见:永恒长存的见解。

③一识:小乘成实宗认为:众生只有一识,依于六根,缘于六境,从而对外界的认识是不变、真实、永恒的。

④迁谢:变迁衰落,或由衰至胜。变化。

译文:

从前有个人,病得很严重,一位高明的医生为他诊断后,说必须坚持吃一种野鸡肉,病就可以痊愈。这个病人在市场买到一只野鸡,吃完后就不再吃了。不久医生见到他便问:“你的病好了没有?”病人答道:“你原先叫我坚持吃野鸡肉,所以我吃完一只后,就不敢再吃了。”医生又说:“既然前一只已吃完,为何不再吃呢?你现在只吃了一只野鸡,怎么能指望病愈呢?”

所有佛门之外的修行者,也是如此。听到佛陀、高僧医治人心的教导:“应当了解人的意识。”其他教派固执地认为事物是真实,永恒的,就以为过去、现在、未来的世界是永存的,没有变化和兴衰的演变。这就好比病人只吃一只野鸡不能治病的道理一样,不能使自身脱离愚昧疑惑和烦恼。掌握了世间智慧的佛家圣者,告诫其他教派,要破除永恒不变的认识。(摘自《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上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