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中国禅宗】(21)            
 又名一心禅、非次第禅、祖师禅
 

禅宗的悟与公案

禅宗的悟,是参悟者自己的事。所以,一个禅师,必须依靠独自的力量来完善自己。本来他们也有老师,但老师并不对他们说明什么是禅。依靠老师的说明引导弟子得悟是不可能的。那么,老师就不起引导弟子的作用了吗?也不。公案便是老师开启弟子的重要工具。

公案原指官府判决是非的案例。禅宗借用来指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以供参学者从中领会禅的旨趣。它包括古代禅师的逸事,禅师与弟子间的问答,以及禅师的语录等。
                         (摘自《顿悟人生》 陈文新著)

  入禅之门

           净慧法师讲于上海玉佛寺

第二讲 什么是禅 ⒀

第三,禅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这是从禅的方便来讲,不是从禅的究竟来讲。当然究竟不离方便,方便不离究竟,二而一,一而二。从本质上看,禅是见性的方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种方法,它最究竟的目标就是直指见性,不走弯路。如何才是直指呢?就是要我们每个人彻底地相信自己是佛,要彻底地相信,不是半信半疑,而是一点怀疑都不要有。然后就在此观念的指导下,把佛的一切要求一步到位,这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谓“见性成佛”,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一步到位——直指嘛。(摘自《入禅之门》净慧法师)

慧能语录

  16、人有利顿

[原文] 法无顿渐,人有利顿。迷即渐契, 悟人顿修。自识本心,自识本性。悟即元无差别,不悟即长劫轮回。 (据《坛经》

[译文] 佛法并无迅即、渐缓之分,人众却有灵利、迟钝之别。迷惑的人只能渐渐地投合,灵悟的人顿时便修习成功。修习的目的在于认识自身本心,发现自身本性。悟了便知万物本无差别,不悟便永远地陷于生死轮回。

[注释]①契——投合。

   ②劫——佛家的记时单位,从天地的形成到毁灭称为一劫。
                      (
摘自《中国禅宗语录大观》袁宾编著

达磨以前的中国禅学 ⑧

(四)康僧会解说禅教 ②

夫安般者,诸佛之大乘,以济众生之漂流也。其事有六(数、随、止、观、还、净),以治六情。情有内外:眼、耳、鼻、口、身、心,谓之内矣;色、声、香、味、细滑、邪念,谓之外也。……弹指之间,心九百六十转。一日一夕,十三亿意。……是以行寂系意著息,数一至十,十数不误,意定在之。小定三日,大定七日。寂无他念,泊然若死,谓之一禅。禅,弃也,弃十三亿秽念之意。已获数定,转念著随,蠲除其八,正有二意(言意已十去其八,仅存数息相随二正意)。意定在随。由在数矣(相随时意定在随,其初由于数息)。垢浊消灭,心稍清净,谓之二禅也。又除其一,注意鼻端,谓之止也。得止之行,三毒四趣(生老病死),五阴六冥(即六尘),诸秽灭矣。昭然心明,逾明月珠(得止心明)。淫邪污心。犹镜处泥,秽垢污焉。偃以照天,覆以临土(偃镜以照天,覆镜以临土,皆无所见)。聪睿圣达,万土临照。虽有天地之大,靡一夫而能睹。所以然者,由其垢浊。众垢污心,有逾彼镜矣。若得良师,刬刮莹磨,薄尘微曀,荡使无余,举之以照,毛发面理(面纹),无微不察。垢退明存,使其然矣。

                        (摘自《禅宗大意》正果著)

禅是一种自在 ⑨

五、受生自在:菩萨随其心念,于诸世界中示现受生,无障无碍。有位在市场卖鱼的老菩萨,因为年纪大了便常常为病痛所苦。有一天,闲来无事就跟着别人到灵鹫山参访。看到师父,亲切得像自己家人,忍不住向师父诉苦这里痛、那里痛,全身无一处不痛,怎么办?师父问她:“你做什么工作?”“我在菜市场卖鱼,已经卖一、二十年了。”“常唸观世音菩萨,请菩萨保佑你身体健康平安。”师父边说边为她加持。
                         摘自《禅菩提》 释心道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