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中国禅宗】(23)            
 又名一心禅、非次第禅、祖师禅
 

禅宗的悟与公案

公案中没有任何理智的线索,没有一点令你兴奋的东西,它平淡无味,使你感到不安和烦躁。当你达到这种状态时,那就是你丢掉剑鞘,把自己投入深渊的时刻,也是为成佛而奠定基础的时刻。

不要以为公案的意义在于你把它提出来解释的时刻;不要对它作推理活动,或对它产生妄想;不要借除去心中妄念而等待悟降临到自己身心上;只集中心力在你的心显然控制不到的公案的不可理解之处。最后,你会发现自己像跑到谷仓最远角落的老鼠一样,由于完全改变方向而突然在那里发现一条通路。(摘自《顿悟人生》 陈文新著)

 

  入禅之门

           净慧法师讲于上海玉佛寺

第二讲 什么是禅 ⒂

第四,禅是一条道路。禅既然是个方法,有了这个方法,就有路可循。是一条什么路呢?是一条探索开发智慧之路。我们每个人都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开发它?禅告诉我们,有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拈来便是:“当机立断,直下承当。”这个方法很简便,但是也很难,这就叫壁立万仞、无门可入。但是你在这壁立万仞的情况下得有一点勇气,一步迈上去。

禅又是挣脱桎梏之路。我们生活在相对的世界当中,一切相对的东西都像枷锁一样把我们捆得紧紧的,使我们不得解脱、不得自在。比如说,晚上我们要休息、要入睡,如果此时妄想纷飞,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得入眠,越睡越清醒,是什么东西使我们不得入睡呢?是妄想在作怪,是分别在作怪。如果你没有妄想,上床就能睡着。这样的人也很多。但更多人晚上爱东想西想,难以入睡,他非常羡慕那种头一挨到枕头就睡着了的人。但羡慕也没有用,因为羡慕本身又是一种执著。你要睡就睡,睡觉时就睡觉,要心无二用,要从一切分别的枷锁之下挣脱出来。(摘自《入禅之门》净慧法师)

 

慧能语录

   18、性不动

[原文] 若修不动者,不见一切人过患,是性不动。迷人自身不动,开口即说人是非,与道违背。 (据《坛经》)

[译文] 至于坐禅修习要求不动,应该做到看不见一切人的过错,这是性不动。而迷妄者只是身不动而已,开口便议论别人的是非,这是违背禅道的。

[注释] ①修——指坐禅修习。摘自《中国禅宗语录大观》袁宾编著

 

达磨以前的中国禅学 ⑩

(五)竺法护的译述对禅学的影响 ①

两晋时代佛教很盛,译经的人很多。成就大而影响深的译师当推竺法护。他的祖先是月支国人,本姓支氏,世居敦煌,年八岁出家,事外道沙门竺高座为师,遂称竺姓(当时沙门多随师姓)。诵经日万言,过目能记。天性纯懿,操行精苦,笃志好学,万里寻师,博览六经,涉猎百家之言。虽世务毁誉,未尝介于视听。时当晋帝之世,寺庙图像,虽崇京师,而方等深经,却蕴藏于西域。护乃慨然发愤志弘大道。遂随其师遍游西域诸国,通晓三十六国语言文字。 西晋泰始二年(266),大赍梵本,自敦煌至长安,后入洛阳及往江右,沿路传译,未尝暂停。自泰始中,至永嘉二年(308),译出《光赞般若经》、《维摩经》、《正法华经》、《无量寿经》、《十地经》、《大哀经》、《般泥洹经》等。(摘自《禅宗大意》正果著)

 

禅是一种自在 ⑾

六、胜解自在:菩萨胜解成就,现种种色身,演说妙法,无障无碍。灵鹫山上的天气,最能说明什么是“无常”:雾来雾去,云聚云散,阳光行踪更是隐秘如行者。一天,师父与一位弟子行走于通幽曲径,弟子有感而发:“山上的天气真是千变万化。”师父看看天空,笑笑说:“这就是佛法。”摘自《禅菩提》 释心道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