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禅宗的悟与公案 ⑧
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解。公案不能靠语言和逻辑来阐述,公案挡住了我们心智的去路,它逼我们跳入生命的深处,在绝望的一跃中彻悟我们的本源自性。
有僧问智门禅师:“莲花未出生时如何?”
智门说:“莲花。”
又问:“莲花出水后如何?”
智门说:“荷叶。”
这是一则极美的公案,但又甚是奇特。如果你从字面上去寻求,便愈求愈远,摸不着边际。但在字句后面,当你超越意识,回归于没有一丝云翳的潜意识之境时,你便体会到了极深的禅机。 (摘自《顿悟人生》 陈文新著)
入禅之门
净慧法师讲于上海玉佛寺
第二讲 什么是禅 ⒃
禅又是追求解脱之路。桎梏就是脚镣手铐,去掉桎梏,当下就是解脱,禅就是起这个作用。总而言之,禅是圆满生命之路。我们的生命有很多缺陷,这些缺陷都是自己制造的,并不是我们本有的。我们本来应该有圆满觉悟的人生,圆满觉悟的生命。我们之所以有很多缺陷就是因为不能够觉悟,不能够回归生命的当下,总是心外求法,向外驰求,所以不得圆满、不得自在、不得解脱。千万不要在桎梏之外去求解脱,不要在生死之外去求涅槃,不要在烦恼之外去求菩提。解脱是一种无限的自在,是一种彻底的自由。这种彻底的自由自在在什么地方?无限就在有限中实现,涅槃就在生死中寻求。生死与涅槃是不二的,无限与有限是不二的,烦恼与菩提也是不二的。其中隔了些什么呢?隔了一些无明,即分别心。你当下超越了它,“不二”就能实现。所谓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有限即无限,就是这个道理。禅的这个道路,就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摘自《入禅之门》净慧法师)
19、何为禅定 ①
[原文] 此法门①中,何名坐禅?此法门中,一切无碍,处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何名为禅定?外离相②曰禅,内不乱曰定。 (据《坛经》)
[译文] 在我们这个法门中,什么叫坐禅?在此法门中,一切都没有障碍,对于外界一切事物都不起妄念称为坐,见到自身本性不乱称为禅。什么叫禅定?离开外界物相是禅,内心不散乱是定。
[注释] ①法门——这里指佛法门类。
②相——事物的体状、相状。 (摘自《中国禅宗语录大观》袁宾编著)
达磨以前的中国禅学 ⑾
(五)竺法护的译述对禅学的影响 ②
护于晋武帝末,隐居深山,寻立寺于长安青门外,精进行道,宣隆佛化,二十余年。僧徒宗奉者数千人。时人称为敦煌菩萨。他所译《光赞般若》等经,于禅道之勃兴颇具影响。般若乃禅学的本质,在禅宗建立以后,般若思想仍为禅师们所重视。 (摘自《禅宗大意》正果著)
禅是一种自在 ⑿
七、愿自在:菩萨随所愿欲,于诸刹中应时出现。一位小沙弥代师父提着衣包,跟在师父后面一起赶路。沙弥一面走,一面想:“大乘佛法普度众生,像佛那样功德圆满,真是太好了。我应该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才是!”他的师父是一位得道的小乘圣人,得知他的心念就说:“把衣包给我,你走我前面。”沙弥乖乖的把衣包交给师父,走到前面。沙弥又想:“成佛真是不容易的事,要修难行苦行,要修很久很久才成佛,我看,还是修小乘法早些了生死吧!”这时,师父又说:“把衣包拿着,跟在我后面走。”沙弥虽然有点奇怪,但还是照做。(摘自《禅菩提》 释心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