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第四种痛苦的形式是死亡──不只是死亡那一刻,还包括导致它的一切事物。我们都害怕死亡,并担心可能怎么死与何时会死。我们也知道当我们死亡时,得抛下一切事物,我们承受得了吗?当钟爱的人死亡时,我们感到震惊、悲伤与失落,那可能持续好几年,乃至永远。
但生命循环的不圆满苦并不会随着死亡而结束,佛陀说死亡不会终结不圆满苦的循环。有些历尽沧桑的人临死前会说:“我再也不想这样了。”但那只是空想而已,它无法阻止生命的循环继续。只要我们对实相的本质蒙昧无知,生命就会继续轮回。只要贪、嗔、痴还存在意识中,轮回就不会结束,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轮子,就会继续转个不停。
在那个循环中,前述的不圆满苦会一再重现,这些经验的能量就如我们生生世世一直背在身上的背包。每一次新生,它的内容就会转进新的包袱。当死亡时,无任何物质会跟着我们,但那一包能量──此世与过去诸世一切心理活动,以及一切有意言行的印记──不只会跟着我们,事实上是它启动新生。
除非我们清空生生世世由贪、嗔、痴所造的一切业果,否则无法跳脱无尽的生死轮回。我们可用这个想法,激励自己尽一切可能善用此生修行,如此才可能达到永恒的解脱之乐。
我们已解释了贪与嗔是强烈的业因,那么佛陀怎么说痴呢?它对于不圆满苦的感受有那么重要的影响吗?
“痴”在佛教中有两个意义:“无知”,即对佛陀四圣谛的意义无知;“邪知”,即自以为了解世间运作的方式,其实不然。
因为对苦谛无知,所以我们相信新工作、新房子与新伙伴将带来真正的快乐。因不知言行的能量,会随着人从此世转移到来世,所以我们允许贪欲、嗔恚、疑惑与嫉妒鼓动自己。因不知简单与节制的生活、善知识、禅修,以及以正念抉择经验的真实本质,将在此生与来世带来快乐,所以我们为不积极修行找了无数的借口。
我们甚至不知自己无知。在听了深奥的实相教导后,佛陀的侍者阿难对他说:“大师!这个教法似乎很深奥,但对我来说却是再清楚不过。”
佛陀回答:“不,不,别这么说!它不只是看似深奥而已,它就是深奥。” 因为他的无知,阿难对于佛陀法音的了解还不完全,因此他并未在那一刻达到解脱。无知使我们如同阿难一直困在轮回之苦中团团转。
变化
变化也使我们感受不圆满苦。无论做什么,变化都会使我们和所爱的人分离,和憎恨的人聚首。死亡与距离将我们和所爱的人拆散,朋友搬家、伙伴拒绝我们,这些分离重创我们。失去执著的东西使我们愤怒与悲伤,即使是一些琐碎的事物,当它损坏或消失时,也可能令我们感到哀伤。
我四岁时,有次坐在沙堆上,用手指绕着身体画了一个完美的圆圈。我高兴极了!我的姐姐,大约七岁,走过来用脚擦掉圆圈。我气急败坏地追她,捡起一个沉重的小木凳丢向她,到现在她的一根脚指头都还有疤痕。那样的气急败坏与盛怒,那一切眼泪与心痛,都只因为沙中一个转瞬即逝的圆圈!
我们不只失去所爱的人,还一直得面对喜欢的人与事不存在──至少不在此时、此地。日复一日和讨厌的人生活或工作使人很不快乐,甚至一些无法控制的事,例如天气,也让我们感到苦。在西弗吉尼亚修行协会,我见过好些人总在抱怨:当天气炎热干燥时,他们抱怨皮肤或鼻窦受到影响;当多雨寒冷时,他们又因担心会在冰上滑倒而抱怨;当天气很好时,他们则因无暇享受它而抱怨!
当我们环顾周遭时,显然一切存在的事物都会造成苦。为何会这样呢?事实上,世间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因之果。大气压力、风与温度的变化都是下雨的因。树的因是生长的种子,以及滋养它的阳光、土壤与水。我们的生命也是因与缘的产物──以父精、母血为身体直接的因,以及过去诸世所累积的能量印记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