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舍不善的身、口、意行,为我们创造修习慈、悲、喜、舍等善念的空间,但连这些善念也不应执著,放舍需要超越善、恶两端。最后,佛陀告诉我们,连他的教法也应抛开。“这些法就如舟筏,一旦过河之后就应舍弃。连这些教法所生之善法尤应舍弃,更何况那些恶法呢?”
我不是说你们突然间就能舍弃这些执著,或一夜之间就能解脱,追求“顿悟”可能只是自我的一个大梦。在我旅行与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人们来找我,说他们已快速开悟,我引用佛陀描述证悟者的特质作为响应。由于他们并无这些特质,所以有时变得非常失望,或甚至对我发怒,因为我的回答无法取悦他们的自我。
贪爱深植于我们的心底,且在许多世中不断增强,不可能快速或轻易地舍弃它。然而,我们无须等很多世才能开始,只要有正确的知见、耐心、精进与正念,就能开始让自己解脱束缚,甚至在这一世便达到完全觉悟。为了离苦得乐,必须今天便开始培养放舍贪爱的正思维,代之以无私的布施、柔软与离欲。
放舍恐惧
当我们开始练习“放舍”的正念时,经常会卡在恐惧上。恐惧的生起是因对概念、观念、感受或物质等,包括自己的身体,有不安全、情绪化或贪爱的执著,它也可能是因接触到一些不了解或后果不明的事物所造成。
例如,你最近被告知罹患癌症,被排定动手术,之后医生会决定是否需要更进一步治疗。现在你尝试禅修,心里闪过许多念头,思想与感受辗转累积,你变得愈来愈不安、沮丧与非常害怕。你应该怎么办?
你坐禅观察每个心理状态生起,若许多想法与感受瞬间涌现,尝试分辨它们:“我会发生什么事?” ──恐惧。“护士竟敢对我那么说!”──愤怒。“他们需要我!我不能生病!我不能死!”──贪着。“这个诊断和我朋友的相同,他的妻子和我谈起他时都还会哭。”──悲伤。“我恨打针!”──憎恶。“谁该和我一起去赴下一个约会呢?”──不安与忧虑。“这个疾病的存活率有多高呢?”──恐惧。
当你开始厘清它们时,思想与感受变得更容易控制,你停止陷入心所构想的骇人故事中,且能开始理性地对待自己。你能为心带来慰藉──医生与护士们的技巧与同情;最近治疗过程的进步;你所认识相同诊断者依然活得很好。
当对治喂食恐惧的概念时,你是在积极修习正念。你会看见心如何玩弄自己,利用思想制造恐惧,恐惧又创造出更多思想。这可能也是个自省的好机会,你可检视自己过去因恐惧使你以不善巧的方式表现的行为。你可下定决心保持正念,不让恐惧在未来以同样的方式驱使你那样表现。
现在心既平静又澄澈,你可重新回到入出息念或其他禅修对象上。接受恐惧的念头不时会在禅修中生起的事实,随着经验的累积,你能忽略它们的特殊内容,而只直视一切思想与感受的变化。你看见每个心境生起与达到高峰,无论它有多强烈,你若一直与它同在──就好像它是想要牵着你的手通过一个有困难经历的朋友──你将看见每个心境消失。现在注意的是思想过程本身,你愈来愈有信心,无论思想的串行有多么可怕,它终会结束。
一旦彻底熬过强烈的恐惧,你将不再以同样的方式看待恐惧。你将了解恐惧只是来来去去的自然心态,它没有实体,无法伤害你。你对于恐惧的态度开始软化,知道无论任何事物生起,都能观察它并放舍它。
同样的策略,对于令人不愉快的心态,包括回忆、想象、白日梦或面对问题的忧虑也有效。有时你会害怕讨厌的回忆,因认为自己无法处理它们,但现在你知道自己能处理通常只想压抑的任何心态。
正念修行告诉你,并非心理状态本身让你不舒服,而是你对待它们的态度。你可能以为它们是自己性格的一部分,是你存在的一部分,因此尝试排斥令人不悦的部分,就好像它们是外来的身体。但你无法真的排斥它们任何一个,因为它们打从一开始就不属于你。你最好的反应是,维持稳定地练习观察心,对出现的任何事别有贪爱或憎恶的反应,而能善巧地使心解脱不善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