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佛陀讲述了破坏善根的两种因缘。经云:
又出家人有二雨雹坏诸善根。何谓为二?一者败逆正法,二者破戒受人信施。
佛陀认为,一个出家人虽然从形象上看具足出家人的威仪,但如果不能如法修持,不遵从佛陀教法,则不仅有损出家人的形象,还可能以背离正法的言行误导他人,败坏佛法。
除此之外,佛陀认为,最为败坏出家人善根的因素是:出家人破了戒,但还受信徒的供养。对于一个佛教信徒来说,供养一个出家人是他们求福报的机会。至于这个出家人的德行到底如何,他可能并不十分清楚。有时候,他们供养的是一个解行并重的出家人,但也可能是一个放逸懈怠的出家人。信徒对出家人只是平等供养,即使供养了破戒之人,信徒本身并没有过错。过错在于接受信徒供养的出家人。俗话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吃了不修道,披毛戴角还。”破戒的出家人接受了信徒的供养,将来会受到报应,变牛做马以偿债。
第六,佛陀告诉迦叶尊者,出家人有两种痈疮难以根除,分别为:求见他过和自覆其罪。经云:
又出家人有二痈疮。何谓为二?一者求见他过,二者自覆其罪。
求见他过这是很多人的通病。我们每个人都喜欢看到别人的不是,而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最完美的。如果一个人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和过失,他就会诽谤别人,自己也得不到进步。其实,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过失,只不过他们自己感觉不到而已。他们会以责人之心待人,以宽容之心对己,往往成为挑拨是非的小人。六祖慧能大师曾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禅师认为,一个真正修道的人,从来不会看到世间的过错。他们只看到别人的好处,学习别人的长处。
第二种过错为自覆其罪。佛教戒律规定,出家人如果违犯了戒规,应当在半月诵戒的时候,在大众面前发露忏悔。经过忏悔之后,罪业消除,还复清净之身。但是,发露忏悔是需要勇气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有的出家人怕自己的过错被别人知晓,便设法加以隐匿,结果是让自己一错再错。他们会想到反正自己的过错别人不知道,再犯一次也没有什么关系。直到有一天他的罪过再也掩盖不住了,才追悔莫及。
第七,佛陀告诉迦叶,出家有两种烧法之行,分别为:以污垢心穿着法衣和受持戒善人供养。经云:
又出家人有二烧法。何谓为二?一者、垢心受著法衣,二者、受他持戒善人供养。
佛陀认为,出家人应当以清净心来修行,才能有所成就。假使有人虽然穿着僧衣,而心怀染污,那么他只不过是一个形相沙门。他不仅不会去认真修行,而且还常怀着污垢之心来影响具有正信正行的人。如果这样的出家人增多,就会“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最后导致佛法的衰败。
另有出家人自己不持戒,却接受其他持戒善人的衣食供养。这种出家人不过是以出家人的形相来骗取他人的供养。虽然,出家人应当接受信徒供养,但是接受别人供养之后,应当精进用功修道,并且还要将修道的功德回向给给你供养的人。佛陀警示出家人,在食用信徒布施的饮食的时候,应当“食存五观”,如果德行不够,就不能食用。如果自己不持戒,却受用信徒的供养,将来就会堕落地狱或变为畜生供人役使,以此偿还信徒的布施。
第八,佛陀认为,出家人有两种病障碍道业。经云:
又出家人有二种病。何谓为二?一者怀增上慢而不伏心,二者坏他发大乘心。
佛陀告诉迦叶尊者,出家人应当经常怀有谦恭礼让的心。就像《法华经》中的常不轻菩萨一样,不仅对任何人都不轻视,而且对别人的优点加以赞叹。一个人只有虚心了,才会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得到不断的进步,最终有所成就。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倒是有很多出家人,整天怀着贡高我慢的心来对待别人,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最优秀的,别人都不如自己。但是,骄傲自满的人在德行和学识上往往反而是平庸无奇之人。
佛陀认为,还有一类出家人只是自了汉,自己不去精进用功,进趋大乘,看到其他人发大乘心,又会心怀嫉妒,想方设法去破坏他们的修行,使别人无法取得成就。古人言:宁动千江水,莫动道人心。破坏别人修行的出家人,将会遭到各种苦报。若诽谤别人,就造了口业;若阻止别人,就造了身业;心怀嫉妒,则造了意业。经云:“纵经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破坏他人修行的人,既害人又害己,出家之人应当警醒。
以上分别从八个方面论述了出家人的八种过失。这些过失都会影响个人修道,也会导致佛法的坏灭。因此,出家人一定要从佛教的前途和命运考虑,严格防范,维护正法,让正法久住世间。如此,佛法才能得到持续的兴盛,佛教才会有光明的前景。(完)
(摘自《广东佛教》2011.1 远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