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解脱必须靠自己 (2)

(缅甸)帕奥禅师

为什么众生会陷在生死轮回之中,无法超脱出来?这是因为他们有贪、嗔、痴烦恼的缘故,才使他们被困在生死轮回之中。

因为有贪爱,所以他们执着感官享受、生命等等,渴望得到更多的感官享受、更长的生命等等。

因为有嗔恨,所以他们厌恶贫穷、痛苦、指责、毁谤等等,渴望得到富有、快乐、称赞、名誉等等。

因为有愚痴,所以他们将不清净的看成是清净的、将苦看成乐、将无我看成我、将虚假看成真实。

由于这些邪恶不善法,因此愚痴的人,喜欢做那些不如法的事情,如:违犯戒律、感官享受、散心废话及各种坏习惯。

愚痴的人,是欺诈、虚伪、叛逆、傲慢、空虚不实、爱慕虚荣、粗言恶语、爱说废话、不守护根门、饮食不节制、不致力于保持醒觉。

他们丝毫没有独处静修的意愿,不尊重戒律、生活奢侈、懈怠放逸、带领他人趣向堕落、疏忽而不能闲居静处、懒散怠惰、精神不振、没有正念与明觉、不摄念专注、心神散乱、缺乏智慧的人。

从无量劫以来,愚痴的人就沉迷于贪、嗔、痴的魅力,他们就是贪、嗔、痴的化身。而且,那些恶劣素质已经成为他们的性格、习惯与内心倾向。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无法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必须遭受众苦折磨、以及会施加许多痛苦给别人的原因。

如果不想再做愚痴的人,以及想要解脱一切痛苦,我们就必须依照佛陀的教导来生活。

首先,必须持戒清净。作为比丘或比丘尼,必须切实地遵守佛陀所制定的别解脱戒(比丘戒与比丘尼戒)。

持戒清净,是所有佛教徒都必须履行的最基本任务,因为它是一切善法的基础。持戒不清净的人,绝不可能证得高的成就。

然后,必须守护六根之门。正如《相应部·燃火之教经》中所提到的:当眼睛看到外物时,比丘不应该去分辨那是男人相或女人相,或任何会引发烦恼的相,如美丽的相等等。

他只是单纯地知道最初所见的影像,如此而已。比丘也不去分辨任何细部特征,如:手、脚、微笑、大笑、说话等等。

这些称为细部特征,是因为它们能突显自己,以及从各个方面引发烦恼的缘故。比丘应当只认知实际看到的情况而已。

至于守护意根,我们应该防范一切不善的念头,不应该想任何没有利益的事情。

即使你想了一百年,也不可能因此而达到更高的禅定力,更不用说观智或涅槃。

所以,我们在禅修时,明智之举是将其它事情暂时抛在一边,一心只专注于禅修的所缘目标。

无论你所修行的是止禅或观禅,专注于禅修的业处,就是守护意根,这就是根律仪戒。如果要清净持守根律仪戒,你就必须修行止禅或观禅。

修行了戒学之后,我们应该修行定学,培育禅定力,修行禅定的目的,是为了降伏五盖。

五盖就是贪欲盖、嗔恨盖、昏沉睡眠盖、掉举后悔盖、疑盖。降伏五盖之后,就能使心净化,使心柔软、堪用与正直。

然后,以纯正的禅定力为工具,已被净化的心,能够透视究竟真相,如实地照见所有的名色法。最后,能证悟至上安乐的涅槃。

相反地,如果心还不能专注、还未得到净化,那么就不可能达到任何观智,更不用说证悟了。

正如佛陀在《法句经》第282偈中所说的:“透过禅修,智慧才会生起;若不禅修,智慧就会衰微。了解得与失之道这两方面以后,应当依照能够增长智慧的方法去实行。”

因此,首先必须努力净化自己的心。然而,我们只能建议什么事是应当做、什么事是不应当做的。至于做或不做,则决定在自己。因为即使佛陀,也无法强迫别人修行。(完)(摘自《止观禅修的指导与问答》)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解脱必须靠自己
1 2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