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转烦恼为菩提(2)

如何面对困境

在此末法时期,众生特别被苦、困难及不快乐所折磨。这是因为他们脆弱的心智无法视所经历的困难及伤害为有利益,甚至视为安乐的因。人们无法认识到这点,而且无法训练自己的心智在这种认知上。

与其视所有由众生及无生命的事物所引起的伤害为苦,不如养成一种习惯,将所有这些苦视为正面、有利的因素,使自己安乐的因素。先试着将小伤害视为有益的,逐渐习惯后,就能将严重的困难视为好的,甚至是愉悦的,安乐的必要条件,最终将所有干扰自己的事视为不可或缺的。

平常我们都习惯性地把困难情境视为不如意及伤害。转念的修持并非要去止息困难,而是要使自己能运用经历的困难,让心智成长以成就佛果。这并不意味着现在或将来,不会再受到敌人或疾病的伤害,只不过意味着将不会受到它的干扰罢了。这些困难将不再干扰我们修持佛法,及成就菩提道的了悟。事实上,困难并不干扰人,它甚至可以帮助人的心智成长及持续佛法的修持。 如何运用困境成为修持佛法的助缘呢?必须在两种思惟上训练自己的心量。

第一、必须停止对苦的排斥心,第二、必须心生欢喜地面对困难。当你遇到困难,不再感到不快乐时,困难就不再成为成就佛道的障碍了。

只见问题负面的缺失

我们都曾遭受过,如暴风雨之类,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的伤害。倘若我们的心习惯于视这些经验为苦难,那么将只会发现周遭的人物或环境,变得愈来愈烦。连最微细、最不起眼的事物都会使我们的心感受到极大的痛苦,因而变得极容易生气。然而,这问题的根源,都是我们强烈的自私心。

一旦将每一件事物都当成难题,那么即使别人为你准备的食物稍稍凉了一点,也会造成你心中极大的不悦;某人的穿著或装扮有点不对劲,不合己意,也会成为痛苦的因。若夜晚有人或有动物制造噪音,吵醒了你,你也会生起无名的怒火。第二天就会整日埋怨,“唉!我昨夜一夜没睡,因为……如何……如何”,于是,没有睡饱就成了不可思议的问题,不可言喻的痛苦。

睡觉或静坐时,即使是一点点微细或极不起眼的东西,如跳蚤爬过你的脚,咬了你,此时,若不能生起安乐的心来面对它,则这轻轻的一咬,会变成不可想象的大问题。有些西方人,花了数千美元旅费到加德满都,待了一个晚上之后,只因不能忍受这类的不舒服,次日即束装而返。

习惯于用某种方式看待事物是心的常性,若养成将任何不合乎己意的微小事物看做是问题的话,则会把小事情夸大成为大麻烦。如果将小痛苦视为大麻烦并为之恼怒的话,将会永无休止地被沉重、不快乐的心所奴役。最后将难以忍受任何困难。触目所及皆成怒敌。对每件事物都觉得不满,任何所听到、看到、尝到、闻到或触摸到的东西都会使自己不快乐。

心夸大问题,使得人生充满苦恼、沮丧、偏执及精神崩溃。如果不断地被毫无快乐的心所奴役,那么别说是一天,甚至一小时的快乐也很难有了。如果没有任何事物能让自己欢喜起来,或让自己满意的话,将无法体验快乐。在这种心境下,不管做什么,不管去到哪,每一件事都会使自己不愉快。

由于不明白这是自身的问题,不明白自己的心已习惯于这种思惟模式,所以就会将一些外在的事物,其它的人或物,视为问题的根源。愈认为自己的问题源自于外在的人或物,则会愈愤怒。就像火焰般,油加得愈多,火焰愈猛烈。怒火越大,所造的恶业越多。然后会对所有的每一件事物,如房子、周遭的人,任何感官所触及的事物生气。这就是所谓的:“触目所及皆为敌。”

据说伟大的行者密勒日巴,常将右手放在耳朵上,持倾听状的手印,这意味着,一切存在的事物,对他而言都是一种告诫、一种教示。对于伟大的行者而言,一切事相不但不相为敌,反而是友,亦即“触目所及皆为友”。事事不但不是困扰,反而是有益、具正面作用的。(本文来源:互联网)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转烦恼为菩提
1 2 3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