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陀的足迹 (9)~(10)

(原文摘自《故道白云》,一行禅师/著, 何惠仪/译)
智地/以文写诗

(30)
两件衲衣,随地静坐

每一个比丘都有自己的坐垫。他们多半是先跏趺静坐半个晚上,再铺好衲衣,躺下来睡。每个比丘都有两件衲衣。一件是身穿的,另一件是用来避寒的。缚悉底像其他的比丘一般跏趺静坐,又学会了用树根作枕,睡在泥土地上。

(诗)

每个比丘都有自己的坐垫。
两件衲衣,
一件身穿,一件避寒。
比丘们多半是先跏趺静坐半个晚上,
再铺好衲衣躺下来睡。
缚悉底也随着静坐,
他学会了树根作枕睡在泥土地上。

简单的生活是比丘应有的素质,
末世的沙门应丢弃你华丽的装束,
再回世俗的泥坑会失去佛弟子高贵的品质。

(31)
黎明即起,开始新一天的旅程

当缚悉底第二天早上醒来,已看到佛陀和很多比丘都在平静地禅坐着。他们全都散发着安详和威严。太阳一出来,各人收拾好地上的衲衣,拾起钵,准备出发,开始新一天的旅程。

(诗)

早上醒来的缚悉底,
只见佛陀和比丘们平静地禅坐着。
散发着安详和威严。
太阳一出,
各人收好衲衣拾起钵,
开始新一天的旅程。

月下静坐,黎明即起,
是人生珍贵的第一步。
后世比丘若不修禅定,
犹如偏斜不正的香炉少了一只脚;
比丘不闻法思维,
形同倒下的香炉少了二只脚,
比丘黎明不起犹如懒睡无知,
头倒香炉灰满面。

(32)
在喧闹欢笑的城市中,平静缓步而行

就这样的日行夜息,他们终于走了十天才到达摩揭陀国的都城王舍城。这是缚悉底第一次见到城市。马拖车在布满房舍的街道上疾驶而过。到处都回响着喧闹和欢笑声。但比丘们的行列,就如他们在河边和田间行走时一样,依然是那么平静地缓步而行。几个城里住的人停下来看他们。又有几个认得佛陀的,恭敬地合掌顶礼。比丘们继续他们平和的行列,直至抵达位于城外的竹林精舍。

(诗)

十天的日行夜息,
才到达摩揭陀国的王舍城。
缚悉底第一次见到马拖着车在街道上疾驰。
回响着喧闹和欢笑声中,
比丘的行列依然是那么平静缓行。
直至城外的竹林精舍。

极为热闹欢笑的现代城市,
能收摄自己的六根而厌离者是清净的比丘,
比丘进入酒家、乐于歌舞是地狱的境界、卑劣的心态。

(33)
佛陀关心比丘禅定的修习

佛陀回来的消息很快传遍寺院。不到几分钟,近四百个比丘已齐集来欢迎他的回来。佛陀没有说太多,只是问问他们的近况和禅定的修习情形。他交托舍利弗照顾缚悉底。罗睺罗也是依止舍利弗的。他是寺院里沙弥的主导师,负责看管五十多个年青的初学者。他们全部都是参加僧团未超过三年的。寺院的常住则是一个名叫憍陈如的比丘。

(诗)

消息传得很快。
近四百名比丘齐来欢迎佛陀的回来。
佛陀只问问他们修习禅定的近况。
寺院的常住是一个名叫陈如的比丘。
舍利弗是沙弥的主导师,
负责看管五十多个年青的参加僧团未超过三年的初学者。
佛陀交托舍利弗照顾缚悉底。
罗也是依止舍利弗的。

佛陀关心比丘禅定的修习,
照顾好新同学是悲心的慈爱。
佛弟子不修禅定是抛弃自己的成就而拒绝佛陀的关心,
说禅定容易入魔恰恰是魔的灭法手段。

(34)
要自然自在非要多年磨练不可

罗睺罗被安排指导缚悉底有关寺院的生活规仪,包括行住坐卧,与别人交往,修习行禅坐禅,细观呼吸等等。他还要教缚悉底怎样穿衲衣、乞食、诵经和清洗他的钵。连续三天,为着要好好学会这些,缚悉底没有离开过罗睺罗身边半步。罗睺罗也全心全意地教导缚悉底。不过,缚悉底知道自己如要这一切做得自然自在,非要多年的磨练不可。经过这一番基本指导后,缚悉底被舍利弗邀请到他的房子里,讲解有关比丘的戒条。

(诗)

连续三天,
罗没有离开缚悉底半步。
指导他行住坐卧的规仪,
与别人交往的礼节,
修习坐禅的观息,
穿衣、乞食、诵经和洗钵。
经过一番指导后,
缚悉底被邀请到舍利弗的房里,
听讲比丘的戒条。

出家修道需要学戒、禅定和闻法。
比丘无戒像个没有头的人,
比丘不修禅定是个心意错乱的人,
比丘没有闻思修的智慧,像没有了脚无法行走。
持戒清净,常习禅定,多闻正法,
才是应供三界的人天师表。

(35)
乞食能助谦卑

一个比丘离开家庭,是为着要以佛陀为师,以佛法为开悟之道,以僧团为修行上的支援。一个比丘的生活简单纯朴。乞食能助长谦卑之外,更成为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藉此使一般人能体会到佛陀对爱心和体恤的教导。

(诗)

比丘出离家庭成为佛陀的弟子,
是为了以佛法来开拓人生的道路,
僧团的安宁团结是为了更好的修行。
生活的简朴可以不浪费生命时光。
乞食能改造自己的傲慢,深入群众,
传播佛陀教导的法义,
让人们体会到佛陀对众生的爱心。

要不然,身为佛弟子,上不乞法,下不乞食,既不学经修行,又傲慢地接受布施,就像一个离开了家庭的流浪汉。
不能自求解脱的人,十方佛都度不了。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