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陀的足迹 (15)

(原文摘自《故道白云》,一行禅师/著, 何惠仪/译)
智地/以文写诗

2 牧牛

(7)
比丘要像看护水牛那样,六年足以成就阿罗汉果位

就像看牛童为了令水牛不被蚊子侵扰而生火弄烟,每个比丘也用他觉醒的教化使周围的人能免除身心之苦。就像那孩童会找安全的路给水牛行走,每个比丘都应避免那些会引起财、色、名等欲望的场所,如酒寮、剧院。又像那孩童爱护他的水牛一般,每个比丘都向往和珍惜禅坐的平和。就如那孩童会找浅水和安全的地方给水牛过河,一个比丘也会倚仗‘四圣谛’来作他今生的向导。又如那孩童去找新鲜的水和草给水牛作粮,一个比丘也知道‘四念处’是可导致解脱的资粮。像那孩童知道不应该过量地在草原上放水牛,一个比丘也同样地知道当他乞食时,必定要小心保持与邻近居民的好关系。像看牛童让年长的水牛给年幼的做榜样,一个比丘也会依赖长老们的智慧和经验作借镜。比丘们,如果每个比丘都依着这十一点去修习,六年的时间就足以成就阿罗汉果位。”

            (诗)

  为了使周围的人免除身心之苦,
  比丘应以自身的觉醒负起教化的责任。
  为了水牛不被蚊子侵扰,看牛童生火弄烟。
  比丘应该避免酒寮、剧院,那些会引起财、色、名等欲望的场所,
  像看牛童会找安全的路给水牛行走。
  比丘都应该向往和珍惜禅坐的平和,
  像看牛童爱护他的水牛。
  比丘依“四圣谛”来作他的向导,
  像看牛童找浅水和安全的地方给水牛过河。
  比丘知道“四念处”是可导致解脱的资粮,
  像看牛童去找新鲜的水和草给水牛吃。
  比丘知道乞食时,要保持与邻近居民的良好关系,
  像看牛童不过量地在草原上放牧。
  比丘依赖长老们的智慧和经验做借镜,
  看牛童让年长的水牛给年幼的做榜样。
  如果每个比丘都依这点去修习,
  六年的时间就足以成就阿罗汉果。

  不负起教化众生的责任,而心无惭愧,
  这就是少有觉醒的末法比丘。
  他们忙于“超度”的贸易中谋取钱财,
  犹如勤劳在罂粟田中起早摸黑的人。
  就像牛童不再为牛驱赶蚊子,
  自在一旁与小孩玩起掷骰子的把戏来。
  有些进入酒家歌舞观听的伪装比丘,
  不顾佛陀的教导,把堕落当作享受,
  在财色名食的欲望场所,
  把自己的根伸向地狱,
  就像牛童不会给水牛找安全的路那样危险。
  他们大都丢弃禅坐,
  在烦恼的不安中毫不珍惜心境的平和,
  就像无知的牛童失去了爱护水牛的素质。
  就这样,本来依法修行的比丘六年就能证得阿罗汉果,
  不依法修行的末法比丘,
  即使化上百千倍的时间也难见到彼岸的影子。
  在脱离法的邪见下,
  他们已不知应依“四圣谛”,
  他们不修苦、集、灭、道,
  他们不从断除烦恼中去灭苦,
  却想让灵魂离开娑婆。
  他们不修三十七道品,
  也不信众生能了脱生死,
  却又很想到快乐的地方去享福,
  就像无知的牛童,
  不会找浅水和安全的地方给水牛过河。
  如果把念放在五欲上,
  比丘的心就会颠倒。
  “不净净倒”是不修观身不净的缘故,
  “无常常倒”是由于把追求五欲的心认作永恒的真理,
  “无我我倒”是放不下“我”和“我所”的执着,
  “苦为乐倒”,他们把荣耀和情爱当作彼岸的金屋。
  他们不知“四念处”,
  就像牛童不懂得找新鲜的水和草给牛吃。
  比丘乞食尚不应过多,
  末法比丘化缘却无有厌足,
  在精舍里聚众玩牌似乎是应有的逍遥。
  他们毁坏了自己的形象,
  也伤害了为正道而修布施的居士们的感情,
  连牛童也懂得不过量地在草原上放水牛。
  末法比丘似乎已不再需要修行长老的智慧与经验,
  年青一代迷于世俗的时尚实在是佛门的悲哀,
  因为牛童也懂得要让年长的水牛做榜样。

 

上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