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尊者阿迦曼(一○三)
              阿迦摩诃布瓦著/曾银湖译

◎ 内在的坟墓

尊者阿迦曼给予那空拉加西马城人们的另一个教导也令作者感动至今,摘录于此,读者或许会有相同的感触。

一个佛教徒不应该忘了他经常随身携带着一座坟墓(尸体)的事实。他的知识和行为都不应该蒙蔽了这个伟大的真相,即使住在大都市里(相对于住在旷野里),或被亲戚朋友所围绕着(相对于过着孤独的生活),也不知道在何时何处他将会成为一座坟墓。任何他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一切,永远都必须基于这个伟大的真相,否则,他将会后悔并希望他没有这么做。一个人的业行,若不脱离这座内在坟墓的视界,就会提供他对抗烦恼力量的免疫力。没有任何力量胜过业力(它超越了坟墓)。假装遗忘了业力或是自称一个人胜过了佛陀,那是没有用的。一个人这么做,一定会被他自己愚笨的自负和假设逼得无路可走。

◎ 内在的菩提树  

毫不夸大地说,透过善巧的教导和训练方法,尊者阿迦曼成功地在许多弟子们的心中种下了菩提树(正觉之树)。种植这内在的菩提树,远比种植真正的菩提树要更艰难和辛苦。这许多弟子之中,稍早提过的有──乌伯拉加达尼的长老阿迦辛、长老阿迦摩诃拼;诺格凯城大朋区的长老阿迦帖;沙口那空的长老阿迦番;乌东泰尼,谭克隆发奈寺的长老阿迦高。接着是尚未提过的:乌东泰尼邦东元诺格哈的长老阿迦弗罗,他最近才逝世;沙慕柏拉坎,阿恕迦拉寺的长老阿迦李(也逝世了);洛伊城的长老阿迦口和长老阿迦卢;诺格布邦的长老阿迦瓮;清迈的长老阿迦希和长老阿迦杜;沙口那空的长老阿迦空马(已逝世)。

当然还有其他作者现在想不起来的人。上述的每一个弟子本身都拥有杰出的特质,都值得给予高度的尊敬。有些很著名,拥有许多的追随弟子。至于其它的,则喜欢过着孤独的生活。尊者阿迦曼的许多弟子们,都是法义中的“百万富翁”,但是很少为人所知,因为他们宁愿保持隐居。

尊者阿迦曼要比在东北的任何其他阿迦,更被归功于成功地在比丘们的心中种下了菩提树。

“菩提”一词,当用于佛陀时,意指正觉;但是当用于他的弟子时,就必须知道它意指果证。开发别人的心意到达果证,很像在心里种下一棵菩提树,不同的是,身为一个阿迦,在任何一个弟子能被训练、开发并稳定地朝着果证的最后目标前进以前,他必须不辞辛劳的努力着。

凡夫的心意在捏造借口来为自己辩护这方面,是个真正的高手。种植内在的菩提树,对于一个阿迦而言,是一个吃力的任务,需要他不断地努力,并小心去照料它的成长。他自己必须超越烦恼的掌握,才能让他的弟子们感动而欢喜,并让他们乐意地去服从律仪和训练。在这方法之下,他们的个性将与法调和,并将有系统地实证于法。如果一个阿迦和他的弟子们都一样地被烦恼所制服,那对他而言,还有什么希望去拉拔其他人到安全之处?因此,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或许就是把果证的菩提树种入一个普通的比丘心中,然后转化他成为一个一来者,一个不还者,乃至一个阿罗汉,他们都值得尊重、恭敬和供养。

这种菩提树苗的成长,经常由于疫病、昆虫或暴风雨的摧残而夭折,只有少数能够在敌对的环境中存活,长大到足以依靠它自己的力量。疫病和害虫的破坏性影响力是如此的神秘,而暴风雨的摧残是如此的猛烈,所以一棵完全成长的果证的菩提树是件非常稀有的事。

我们为了花果而种一棵树,过了几年,我们就能收获预期的结果,但是栽种果证的菩提树,包含了毅力和时间,在许多情况下,是不能比较的,因为在世俗人心中的这棵树,有它自己的特性──即使没有疫病或害虫来破坏它,很可笑地,它却经常辛劳地去招引它们来毒害和破坏自己。任何人怀疑这个事实,都可以借着出家和遵守毗奈耶(戒条),被邀请“来”和“看”他自己心中虐待狂的特性。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