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尊者阿迦曼(一○五)
              阿迦摩诃布瓦著/曾银湖译

没有人忧虑着用在精进的时间,不管是早上、下午或晚上。他们的目的是要让心意安住在选定来诵念的章节上,或是禅思的主题上,或是由智能的重复开示所支持的思惟活动上。这是让心意至少能够安全地保持在那个特定的水平上,或者更好的,稳定地被开发向较高的果证。在精进的时刻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念住,至于智慧是用在当需要思惟的时候。所以,精进,在基本上是由念住所支持着,没有念住就不适合称之为精进了。例如,经行或静坐没有念住的控制,就像机器人一样了,就不能正当地称为八正道中的正精进了,因此在尊者阿迦曼的开示中强调念住。

念住是被开发来控制精进的每一瞬间和每一个动作,直到它最后成了摩诃沙帝(大念住),它接着产生摩诃般那(大智能)。必须注意在早期的阶段里,当需要宁静时,念住是绝对必要的。后来,智慧必然随之而来,直到到达终点。

尊者阿迦曼的修习模式是果敢、严格而坚毅的,他也教导他的弟子们像这么做。任何人,不够专注和坚毅的话,是不能忍受这种强烈而果决的修习的。

每隔六或七天,就有一个开示法义的集会,其余的时段里,允许比丘和沙弥在自己的住处里,发挥他们最大的努力。但是任何人遇到了障碍或难题,随时都可以去请教他。在他的面前,奇妙地弥漫着法的气氛,道、果和涅槃似乎是人人唾手可得。他们都沐浴在他精神光辉的温暖之中,它对那些接受他的修习系统的人们,辐射着令人心旷神怡的效应。所以每一个弟子,对其他为相同目标而奋斗的人们,都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榜样。在这种环境下,大家都一样地专注,在持续的努力中,他们认为白天和晚上没有什么区别。

有月亮的晚上,他们在屋旁的小径上致力于经行禅思,至于漆黑的晚上,就会看到他们用灯笼去照亮小径。尊者阿迦曼本身永远是这方面修习的典范。

每天晚上,有好几小时,尊者阿迦曼诵念经典里面的章节。其中他经常诵读的,例如初转法轮经(中译注:本经在南传相应部里,相当于北传杂阿含经中),和大会经(中译注:在长阿含中)。在某些清况下,他会为弟子们翻译这些经典,而他的翻译是依照他们实际的情形加以调适,胜过基于语言学上的意义。它们易于了解而在听众的心中产生鲜明的影像。许多人在得知他并没有很多学术训练后,不得不惊讶于他的翻译能力。他似乎比受过最高水平学术训练的学者们更能够翻译巴利经文。他每次都能够立即翻译任何从经典中所引用的章节,来证实他的开示。除了翻译的快速之外,他的语调中流露着从每一个字义的亲身经验中所产生的勇气和不动摇的信心。例如经文‘Vata(风)rukkha(树)na(非)Pabbato(山岩)’就被生动地翻译成“风能吹倒众树,使其碎裂,却不能动摇巨岩。”很可能,引用的经文和它的翻译,同步从他的内明中流出,而不仅是记忆的产物,塞满外在的书本知识而已。

◎ 透过证知而非臆测的教导

在那摩村住了一段时期,尊者阿迦曼就迁移到大约两公里以外的邦口科村,这个地方距离最近的村落大约一公里,在这些村落里,有少数的弟子们跟他住在一起,总共大约有十或十一个,并非很多人,是个适当的居处人数。

就在那口科村,作者首次被容许留下来接受他的引导和训练。因此,从此以后所发生的事情而在此记述的,都是作者本身所见证的事情。在此之前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作者必须从各地方的其它弟子们那里搜集,有时做些笔记,有时记录他们的陈述。这项资料的搜集,费了作者好几年的时间,然后全部按照年代顺序予以安排,那仍然说不上完美。然而,因为下列的记事是作者直接的经验,它们反映了个人的观点,作者为此负起全部的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