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尊者阿迦曼(一一三)
              阿迦摩诃布瓦著/曾银湖译

在他教导的过程中,他会提供强烈和果敢的方法去鼓舞弟子们采取行动,并催促他们同样地无惧于自己的追寻。他的开示永远鼓舞着,启发着和强化着他们的信心,并唤起他们对烦恼诡计的觉醒,它们长久以来一直统治着凡夫的心意。这揭露了烦恼的把戏,并且一劳永逸地除去它们的作用力。没有这样的除去,存在的形式或境界的转变对于心中烦恼的威力并不会带来什么改变,因此对所感受的痛苦也没有改变。烦恼暴虐的威力经常现前,从一个识界到另一个,每次的变迁就像在同一个大牢里变换位置一样。那里永远潜伏着危险,穿过各种境界,等待着跳出来伏击过路的旅人。

◎ 法义的挑战

他在波提木叉日和在其它日子的开示性质是不同的。在波提木叉日,那里大约会有四、五十个比丘从其它的寺院而来,所作的开示通常是强烈而激励人心的,至于和住在一起的近侍弟子们,在本寺集会的日子里,他的开示除了强烈以外,在性质上也更为深奥,更为广泛。在这样的开示期间,他的弟子们都着迷了,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消逝和外在的影响。它似乎就像所有的烦恼都已经被除灭了,而时间的感觉也停止了。头陀行比丘的心意在当时完全地跟他开示的法义融合了,过了好几天,仍有着无可计量的喜悦和奇妙的印象,它深奥的效果仍在他们的心里蕴育着。他的法义鞭策是如此的有力,让听众们的烦恼,在开始渐渐地又走回头路之前,停止了一段时间。然后在下次集会,烦恼再度被迫落荒而逃。

◎ 师父如何帮助弟子

这就是为什么以苦灭做为目标的头陀行比丘们会被他们的阿迦所吸引,或许在别人的眼中已经到了不寻常的程度。很明显的,除灭烦恼的工作是相关的──当然主要是由自己所完成,但是实质上也是由于阿迦的引导、忠告、警告和鼓励所协助。有时,住在远处偏僻地区的头陀行比丘,每当他们面临自己不能解决的难题时,就必须长途跋涉回去见尊者阿迦曼。一旦向他陈述了他们的困难,他们就会得到解释和开示,由此他们的难题就会立即得到解决,有时他们陷入了心意开发的死巷里,无法超越前进,他的解释再度闯开通道,使他们能够进步得远超过那一点。

在头陀行比丘的圈子里,个别开发的程度在他们自己和阿迦以及他的弟子们之间都知道,因此产生了尊敬和鼓舞,这有一部份是透过朋友间在有关实践方面的交谈,当他们彼此叙说自己的经验时所知道的。当一个弟子在向他的阿迦尊者叙述他的内在经验和偶发事件而请求忠告和解释时,或当他请求他的阿迦帮助他超越阻碍他进步的障碍时,也能知道他的阿迦的开发程度。已经超越过那一点的阿迦,将能够澄清弟子的疑惑,并为他指出从何处和如何突破那个关卡。但是有时候,当一个弟子自我迷惑而鬼迷心窍地认为他已经到达究竟的果证时,一个有能力的阿迦将会知道这件事,他会更正弟子错误的假设,向他解释怎么不是这样,为什么不是这样,并指出在他能够安心休息之前,弟子必须遵行的更高的整体修习。知道了彼此的果证程度,就不再需要任何外在的确认了。圣谛对彼此来说都很明白而且是可以自己证知的。

然而,另有一个方法可以知道别人的果证程度,这就是透过内在的内明力量,它的深奥未能在此描述。作者在这方面尚未精通,愿将内明这方面留待更有经验的人。

就有关尊者阿迦曼而言,毫不夸大地说,他的弟子们对他有着完全的信心和尊敬。一旦跟他住在一起经过一段长时间,并彻底地奉行他的开示和修习模式,他们对于他的果证绝无任何怀疑,而且愿意完全地以他们的身心去追随他。这远不同于仅仅地相信传言和耳语。作者常常洋洋自得而以幼稚的态度跟尊者阿迦曼争辩,用着愚蠢的理由而忘记了前来跟他住在一起的原意──来修习他的教导和训练,而不是来教他和训练他的。然而,过了一阵子,它就很清楚了,作者的推论和逻辑已经在尊者阿迦曼的面前完全无效,剩下来的则是自己愚蠢的尸身。这事一再发生,而每一次都有更多的尸身堆入愚蠢的纳骨塔。当然尊者阿迦曼知道作者已经被愚蠢的骄傲所制服,但他仁慈地未予严厉的处置。他通常一笑置之,或许是出于怜悯作者的自我迷惑。然而,从作者这些顽固的争辩和尊者阿迦曼一笑置之的宽容中,却得到了利益。这就是那许多从前获得的宝贵的教训,至今一直被用于自我的教育。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