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尊者阿迦曼 (十七)
              阿迦摩诃布瓦著/曾银湖译

头陀行仪轨

下列是长老阿迦曼劝勉他的弟子们遵循的各种头陀行仪轨:

1、外出托钵。这是头陀行比丘和沙弥不可或缺的义务,除非在他们决定断食的日子里。往来村落的路上,要持续地练习自我控制,这就是念住和精进的同步修习。绝不允许心意成为诱惑的牺牲品(当然,村落里有许多,例如穿着疏忽的妇女),这些诱惑者会偷偷地从比丘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意念跑进去,因此往来村落的路上都要小心,每一个动作和姿势都要由念住来引导。事实上,这就是精进的另一个说明。

2、拒绝后来送到的食物。放入钵里的食物,或多或少,对于想要训练自己成为少欲知足的人都是适当的,没有需要接受更多后来送到的,也就是在比丘已经从一个村落托钵回来以后,才送到的任何食物。接受这些食物,将会屈服于自我放逸,一个日渐难以克服的习惯。满足于放入钵里的所有食物,就是这项修习的用意。如果贪求更多,就是恶魔或是饿鬼的习性,被无厌足的欲望本身所吞噬,只奋力去喂养他的嘴巴却付出了心意的代价。这项头陀行仪轨用以抑制对于食物的贪求无厌,也提升关于食物的知足。

3、日食一餐。这特别适合于专注于心意开发的头陀行比丘,他应该尽可能的摆脱食物的负担。它自动地消除他对更多美食的期望,美食只是喂养身体和讨好口腹,却有损于追寻苦灭者的尊严。有时,甚至必须减少那一餐的食量,以免吃得太多而引起睡眠和昏沉。这项减食对于通常的修习是一项恩赐,对于必须用这个方法予以训练的人则是有利的。这是另一个消除贪着食欲的方法,对一个头陀行比丘而言,这项贪着是最失尊严的。

在世间的事物中都有着排除有害的或敌对力量的对策,不论是狗、蛇、老虎、大象、疾病乃至于人类皆然。在佛教中也有类似的消除方法,由头陀行比丘,在被贪着食物的有害力量所支配时,加以运用。这项仪轨就是化解这些敌对力量的工具。

4、一钵进食。这样的修习最适合经常游行、随处暂住的头陀行比丘。它解除了必须携带其他器皿,既不方便又累赘的身心负担。这项修习的另一个利益是——钵中混合的食物,使行者在思惟着食物的性质(它的令人厌恶性)和饮食的目的时,激励念住和智慧的活跃功能。

依照长老阿迦曼所说,对于真谛的稳定深入,常常是由于这样的思惟和遵守这项头陀行与其他仪轨而得以证知。这就是为什么他自己总是严格遵守这些修习。食用钵中混合的食物,对于舌头的味欲是一种有效的自我约束。当进食的时候,思惟被导向食物的性质(它的令人厌恶性)和饮食的目的,它只是用来维持生命,不论美味与否,都不能被喜好或嫌恶所屈服。这项思惟不顾所吃的食物而用来调整心的平衡。

5、穿碎布衣。长老阿迦曼总是制止他自己贪求悦目之乐,使这项修习成为通常的仪轨。他试着在坟冢之类的地方,拾取被抛弃的碎布片,把它们缝制成袈裟,或缝成一块布做其他用处。有时他会拉下放在坟墓尸体上的衣服,当这件衣服是由尸体所有人慎重地奉献时。当他托钵往来村落时,他修习着捡拾路边被抛弃的破衣服,不管它们是哪一类的,然后他会把这些布片洗净,用于缝补他的僧服或其他东西。后来,当他的信徒知道了这项修习,就把衣服放在他托钵时所要经过的坟场,或放在他住处附近的地区,奉献给他。以后他就调整了这项修习以适合情况,他允许自己在各种不同的地方“拉下衣服”。他持守这项仪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长老阿迦曼常说,希求安宁的比丘们应该把自己看成毫无价值的破布(在世人眼中),有了这样的心态,他们才不会受到饮食、睡眠、与人交往的困扰。他们不会因为我慢的感觉或虚荣而自鸣得意。知道消除自我的能力,才能使他成为真正的出家人,而不是自我夸赞的能力。这是一个出家人应有的美德,或宁可说是根性。一个修行人必须谨防虚荣的侵入,不容许它侵占了法的领域,否则他将会堕落,变得更像畜生而不像人了。要征服“自我”观念,待它就只像是一些破布而已,不容许它竖起虚荣的头,这是进步于法的准绳。就像大地,此心不动摇,也不为环境所迁移。清除了各种不同程度的虚荣与自我之后,才能在所有情况下保持平衡。头陀行修习穿碎布衣,是减低和除去“自我”观念的一项方便。                              返回页首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