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从何处来出生?尊者阿迦曼回答他的问题时,宁可强调,人从他的父母所生而非“从树洞里出来”(泰国俗语,意即生命从生物中来)。他也说不能问这一类的问题。
如果依据真谛说,人是生于无明(无明和贪爱——参照因缘的法则),但是这样的回答,对于问者是没有益处的,因为有几个人愿意去学习它,然后努力去减少无明和贪爱?很明显的,发问者意图试验他,远甚于要知道真理。然而,必须注意,每一个人的诞生因缘都在他自己的心意之中,它被总称为烦恼的东西所遮蔽了。如果我们打破这些烦恼,所谓的无明、贪爱……;即是因缘法中所列举的——缘无明而生起业行,……等;缘无明灭而业行灭,……等;注意自己的心意,就能使一个人知道人从何处而生,也知道世间痛苦和烦恼的因缘是什么。并不需要去请问别人,也不需要到别处去寻求答案。思想和向外的注意力,使人看不到自己的性格、感情,尤其是他自己的烦恼。这样的一颗心是未经调伏、训练的,受着虚荣和固执的困扰。
※ 为什么,即使没有传统的教育,男女也会相爱?尊者阿迦曼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直接而明白的。
“淫欲并不存在于任何一本书上,也不从任何一家学校产生,从来也没有一个老师教导过它!淫欲存在于恋爱中的男女心中,发情的动物心中也是一样。淫欲的力量使人和动物不知羞耻,不论年龄、肤色、种族或国籍。不设法去检查或约束它,社会便很快的堕落,因为心灵将被它暴虐的感染力所泛滥。世间无数的痛苦都是因为不当的激荡和神化这个烦恼所引起的。泛滥着淫欲(修饰为‘爱’)的心,给它自己和别人产生的痛苦,比河水泛滥两岸所产生的公害更为广泛。什么比较重要?内在的洪水经年淹没着心田,都无旱季。淫欲就是男女之爱的因缘。
“透过淫欲的驱使,引导男女互爱互悦,但是淫欲的狡诈是微妙的,作用于一方面,产生爱情;作用于另一方面,生出愤怒、憎恨和其他破坏性的思想和情绪。一阵子,它使一对男女厮守于似乎不朽的爱情之中;另一阵子,又把他们拉开了,让彼此对立着,直到他们都不愿再看到对方为止。
“你们曾经经历过‘爱情’中的双重情势吗?”他问询问者。
“是的,我们有过,”他们承认:“坦白告诉您,我们之间充满争吵,但我们似乎无能为力,它就是发生了。”
“坦白说,你们真的试着去帮过自己吗?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对你们自己,同时对你们争吵下,无辜的孩子们,都是具有破坏性的。当你们被愤怒和憎恨所左右时,你们应该提醒自己,当时身历爱情的时光。结果必然是有着爱恨两面(硬币)的全面观。大多数情况下,你们每个人都表现得像个专制的君主或一个完美主义者,忘掉了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这种心态可以被比喻做‘用自己的手来挡住着海水’,结果当然是痛苦和沮丧的——对一个不可能的欲望而言,这是公平的报酬。这个原理应该延伸到其它的在家成员、朋友或其他人也适用。如果有人不承认这个事实,并坚持着不可能的欲望,这是他们自己的错误和罪恶。任何承认这个事实的人都会受到它的庇护(亦即以他自己的能力去体认它)。”
这就是尊者阿迦曼有关爱情的开示。
◎ 细察禅思境相
每当一个地方聚集的比丘和在家弟子人数太多了,尊者阿迦曼就会分配特定的时间,对每一个团体给予开示。在家信众被要求在从下午四到五点之间来访,至于晚上(从七点以后)就提拨给比丘和沙弥。聚会之后,比丘和沙弥就回到他们的住处,继续努力于心意的训练。
必须注意的是,这是他第一次和第二次停留在东北期间,对比丘和在家信众开示所安排的时间。在他从北方的清迈回来,第三次停留在东北期间,然后住在乌东泰尼时,他分配给比丘和在家信众的方式则有很大的不同,下面将会提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