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尊者阿迦曼(八十)
              阿迦摩诃布瓦著/曾银湖译

 ◎ 三只大象的禅境预言

另一个奇特的故事是有关于他的禅境,当时他住在一个深山林内,离清迈的任何村落都非常遥远。那时大约是早上三点,环境非常安静,身体也很宁静。他已经从睡眠中醒来并思惟着法义一阵子了,当他觉得心意倾向休息胜过思惟时,他就让心意撤入最深的禅定,并在那儿休息了大约两个小时。后来,心意局部地浮现出来,并停留在二禅的定境,在那里一个禅境发生了。

在这个禅境里,一只非常庞大的大象趋近他,跪下来,好像邀请他爬上去。他于是爬上它的背,就在当时,出现了两个比丘,各骑在一只大象上面,在后面跟随着他。他们的大象也很大,只比他的稍微小了一点点,三只大象都显得一样美妙和优雅,看起来有点像国王的大象,它们能够知道主人的每个意愿。

当两只大象走近时,尊者阿迦曼所骑的那只就领头向前面约一公里的一座山前进。从他的潜意识里,似乎是他领着两位比丘走出世间三界(假设的、相对的),不再回来。到了山顶,他的大象就领着他们走到一座小山顶上的洞穴,那是大山的一部份,当它到了洞穴就走进去,转过来面对着洞口,至于两只跟随的象则趋近并面对着它,它们的背部则留在洞口。

尊者阿迦曼接着对他们说话,好像跟他们道别说:“这是最后的时刻了,当我的‘有’和‘生’将从有情世间被绝对地切断的时候,这将要在这里结束,绝不再回到生生死死的世间了。我希望你们回去实践你们的自我开发,很快的你们就会跟着我走入像我现在一样要去的方式。一个有情生命要能够离开这个痛苦世间,它充满了阻碍的影响力,绝不是像要去参加一个娱乐活动那么容易的。它是如此严重地违逆情爱之流,因此,它需要全心全意的奉献,这种奉献是由对身体的全然不执着所支持着。这些是横渡生死界的必要条件,为了那件大事,为了横渡坟墓所必需的(作者说,怕死就将再死。)

“我这一次的离去并不是一个人即将崩溃,而是从诸蕴中解脱,断除了所有游离不断的贪欲并远离了所有的忧虑。离开有情众生大都不愿意离去的诸蕴牢笼,就像一个囚犯离开了监狱,没有任何的惋惜。在我走的时候,不应该有悲哀或忧伤,因为那只会增加无益的痛苦。”

在开示结束的时候,他告诉两个年轻比丘牵着他们的大象离开他回去。大象们一直都静静地站着,好像笼罩着悲伤,它们看起来就像人的世界里真正的大象,而不是禅境的一部份。它们都退到洞口,背对着尊者阿迦曼,但是接着又一次向后转面对他,庄严肃穆地看着他。那时他的大象退入洞内较远的地方,直到它的半个身体都没入坚固的墙壁里,然后他的心意就完全出于定境。

根据尊者阿迦曼的解释,这个独特的禅境是兼具了预言和象征,他预言在他逝世的时候,将有两个年轻的比丘得到像他一样的果证,但他没有提到他们的名字。关于象征方面,阿罗汉能够运用禅思和内明,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当身、心诸蕴仍然相互纠缠而必需交互作用的时候,作为减轻身心痛苦的工具。这个交互作用将持续到诸蕴和解脱彼此切断的过程──叫做“死”的时候,之后,禅思和内明就停止运作而以有情世间的熄灭存在。

尊者阿迦曼说,当大象退入坚固的山洞岩壁而他仍在它的背上时,他并不害怕,他让大象执行它认为适当的任务。令人欣慰的是大约在他逝世的时候,之前不久或之后不久,将有两位年轻的比丘证得像他一样的果证。

禅境中比较独特的是他对两个比丘的开示,告诉他们回去先要完成他们的自我开发,当时看起来好像他真的就要逝世了。不幸地──对作者而言──即使问他也不会透露两位比丘的名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