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尊者阿迦曼(九十七)
              阿迦摩诃布瓦著/曾银湖译

尊者阿迦曼:上座请容我说。我醒着的时刻,日以继夜,都一直在学习和聆听法义,心意从未在我醒着的时刻脱离了法义。藉此,所有的疑难一个接着一个,都得以厘清,所有的问题都得以解决,用这样的方法来对抗、斗争和消除烦恼。所有的问题、障碍和烦恼都发生于心里,或外或内,或粗或细,或远或近,或大或小,都是在心里,这些事情得以被克服。当这些困难发生的时候,并不需要去忧虑要向任何人求助。从我的经验中,并没有更好的武器来对抗烦恼和解决问题,这也完全符合佛陀所说的“一个人是自己的老师”,这真理对我始终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法义或善加开发的念住和智慧,它总是援救着我,永远迅速而有效地运作着。

有时在某些阻碍被跨越之前,要花费一段不寻常的长时间,但是最后它总是臣服在念住和智慧的威力之下,这种威力须予以特别地开发来应付这些特别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隐居在旷野,那儿我可以透过自助来掌握所有的问题。如果恰巧我死了,那对别人将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因为我将独自离去,不麻烦别人。请上座原谅我粗率的回答。

然而这个长者似乎非常地感兴趣,而且感动于尊者阿迦曼的解释,衷心地赞叹尊者阿迦曼在隐居旷野中,真正是一个有能力帮助他自己的比丘。他同意尊者阿迦曼的看法,经典上记录的法义和发生于心里的法义,是相当不同的层次,即使记录于经典的法义,现在也不是像在佛陀般涅槃之后,早期结集的经典那样,可以绝对的信赖。随着时间的消逝,由于后期经藏编辑者本身的烦恼,那里头一定会有缺陷,这就造成了经典里的法义与心里的法义有着不同的层次,产生了不同的“法味”,尽管事实上两者都被称为法义。

长者:由于你的回答,我现在已经知道了自己是多么的愚笨,但是我也由于自己的愚笨而受益,因为如果我不问你这个愚笨的问题的话,我绝不会听到你智慧的答复,今天我已经很显然地摆脱了我的愚笨而得到了你的智慧。

还有一个问题我想要问你,我们在经典里读到佛陀的弟子们,当他们遇到问题或其它困难时,即使从很远的地方,都有前往见佛的习惯。为什么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不帮助他们自己,而宁愿前往见佛求助?

尊者阿迦曼:当有某人可以仰赖、协助时,自然的,人们就宁愿尽可能的寻求更方便的帮助方法了。佛陀的情况尤其是如此,他是所有弟子们都知道的,能够给予他们所需要的任何帮助的人。就我的情形而言,如果佛陀现在仍然活着,我将会毫不犹豫地走向他,而不会用自己没人引导的努力,拼命地挣扎这么久。这挣扎的道路是非常艰难和不方便的,但是如今则别无任何选择,这就是缺乏良师的缺点。

一个修行人常常觉得自己正在黑暗中摸索,由于尝试和错误,经常浪费着时间。藉着坚定的目标和精勤的努力,我已经达到了我所有的,超越了一个接着另一个的障碍。

长者问他许多其它的问题,但是以上或许足以给读者们有关于实际法义上的一些有用的观念。

当尊者阿迦曼在曼谷期间,他常常被邀请到居士善信的家里吃饭,但是他并未接受过一次的邀请,因为任何这种邀请都会中断了他饭后的例行作息。

应当地人们的邀请,他从曼谷前往那空拉加西马(寇拉特)。他住在色拉万寺,一个森林寺院,那里有许多寻求答案的询问者来亲近他。从这些问题之中,其中有一个让作者至今印象犹深,尽管在其它事情上记忆很差。询问者事实上是个在家善信,他真诚地热衷于心意开发,而他的问题也是有些探究性的,含有测试尊者阿迦曼著名的智慧深度的用意。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