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人格心理学(7)
——学佛智慧,圆满人格——
傅味琴

佛教修行人亦分三格:
二、断除烦恼 为彻底铲除苦的根源,修解脱道

要进入圣人之流,要欢喜出离乘

没阳光、不浇水,精神一萎,不死也枯

花蕾保养得好,会一直往上升,一直到它开花为止;保养不好,花还没有开,已经萎了,软绵绵,没力气了,花蕊也竖不起来,没精神了,虽然没有死,也跟枯的差不多了。为什么不能证阿罗汉果?是由于佛弟子的萎靡不振,没有精神抖擞,软绵绵,软绵绵,连个头也竖不正。师父也不保护你,既不给你浇水,又不给你晒太阳。

要进入圣人之流,要欢喜出离乘

我今天讲法,要从法上给你们讲话,把事情搞好也是人,搞坏也是人;干事情干得快也是人,干得慢也是人;考100分的也是学生,考10分的也是学生。末法时期的众生不能很快地证阿罗汉果,到底是佛的问题还是法的问题,还是你这个学生的问题?我们培养人才的目的,是要修行人进入圣人之流,我们不是培养佛学专家,我们的培养是高标准高要求的。所以通过刚才的讲话,希望你们能欢喜出离乘。

声闻乘不等于度不了众生

修声闻乘的人并不是等于说度不了众生,也不等于说一个众生也不肯度。我年轻时候由于听人讲法把阿罗汉说成是自了汉,自了生死,不管别人,其实不全对。如果不管别人,为什么东南亚国家被我们称为小乘国家,可是他们信佛的人,占人口比例有的要到90%以上;我们中国自称大乘,可是信佛的人有多少,我看5%也没有。他们认真啊,咱们自由散漫,而且连自己都难度。所以小乘不是不肯度众生,是不肯发广大菩提心。

发大乘心,世世常行菩萨道

菩萨发广大心,所以叫大乘。佛叫我们要发愿生生世世行菩萨道,死了,因为有缘的众生还未度了,再来人间度。而且大菩萨更伟大:非但要来人间度众生,六道都愿去度众生,宁愿投到牛胎马胎里去,因为过去的父母就在牛里,我必须要去度他们。哪有只管自己的菩萨,哪有只管自己的大乘?

出家在家都要出离生死

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在声闻乘、出离乘的基础上来发大心。没有声闻乘的基础,在没有出离心的基础上发菩提心,那等于空中楼阁,等于人天培福了。能海上师称这种叫“鸡毛菩萨”,吹吹得很高,没基础很快掉下来,所以我根据《菩提道次第》的下士、中士、上士来分三格,希望你们今天听了第二格呢,不论出家在家都要出离生死。下课。

  返回页首

要爱护自己的人格

不清净的钱供养,当师的不要

我们把人格心理学结合佛学来讲,也可以分成三格,这是以人天乘、出离乘、菩萨乘来分的,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中分为下士、中士、上士,士就是人。如果够下士道人格的话,他能够保持在人天乘里。培植人天乘的标准,主要是止恶修善,不止恶,修善是修不起来的。好比你去偷了人家东西来到佛菩萨面前,功德箱丢些钱,这怎能叫好事?严格说来,对社会上或者居士的供养,真正当师父的首先要了解清楚这个钱清净不清净,如果不清净是不要的。

止恶不修善,这个人没有福气的。不培植人天乘福气,人天乘也就没有你的资格。

宗教劝人为善,了不脱生死

止恶修善能修起来,也不过是人天乘的资格,人天乘当然了不脱生死。所以拿社会上的好人来说,仅仅是人道里的好人,福气大了生天。宗教就是这样,它有好的一面,劝人为善,可是他了不脱生死。以前,听说上海有这样一位老太太,每天下午熬大锅的稀粥,送到医院去,分给病人吃,她每天是如此,我们看起来这叫培福。

要爱护自己的人格

那么人天乘都不够资格,下三恶道的事情咱们就不讲了。人没有人格,死后肯定做不到人,因为人这一格,他排不进去。所以我们最起码要能够争取到不要下三恶道,要爱护自己的人格。

五戒保人身

佛说“五戒保人身”,所以你要走人道,就要根据五个标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呢,社会上人贪吃,杀生是很厉害的。拿佛弟子修行人来说,小至虫蚁都不杀。不妄语呢,古今中外,不管什么朝代都是有共同的观点:说假话是卑鄙的。佛弟子不能说假话,妄语是犯戒的,也就是说你不喜欢别人来骗你,你也不应该去骗别人。凡是能够做得到就做,做不到就不要勉强,不要用妄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没有人格的人做的事情。不偷盗,不论怎样穷或者等钱用也不能偷盗,至于说别人帮助你这是可以的,但是帮助要自发的。不邪淫,出家人是不能结婚的,也不能到某个地方去什么卡拉OK,抱女人,这是犯根本戒的。我从前到某个名山道场教学,有人告状到佛教协会,佛教协会就把这个犯戒的出家人调走了。大和尚告诉我说:“老师啊,这种事情比犯淫戒更严重。”什么事情?现在有个名字叫同性恋,就是同样是男性,同样是女性,两人发生了一种分不开的感情,乃至于发展到有某种行动。这位大和尚说这比男女之间的邪淫罪还要严重,可能是下了地狱就永无出期了。据我知道,出家人有个规定:一张床不能睡两个人。还有一条,不饮酒,那是放逸戒。修大乘菩萨法尚能开戒,但是酒戒不能开,“开中唯除酒”,酒这个刺激容易使人糊涂,使人兴奋控制不住,什么坏事都干。所以简单明确地讲,所谓人格,按照佛门的规矩,至少这五条要做到,叫五戒。五戒一条都不能少,才能保人身,五戒就是培养你做人的人格,否则你就失去人格。

佛门里不妄语,是人格保证

五戒中妄语戒最容易犯。有这么个故事,当然是启发的话,有个寺院里五百罗汉嘴巴都用锁锁起来。老和尚说:“祸从口出,嘴巴最坏,所以把它锁起来。”在80年代时就常听到有句话:“现在是信用危机。”不讲信用就是用妄语骗人,因为你一骗人,别人要受到损害,所以现在要签协议,订合同。你不遵守,到法院告你,要你赔偿损失,你在法院讲你自己的道理,说:“协议我是签的,不过我现在推翻了,因为签的时候我糊里糊涂的。”这真叫自说自话了。佛门里当然是主张不妄语,所以我说:“佛门里签的保证书是人格保证,看你有没有人格,有人格保人身,没有人格下三恶道。”这是人的规范,佛法就是这么说的。

忏悔就是认错改过

佛教有忏悔,忏悔就是认错改过。比如说:“我保证遵守本学苑一切规章制度。”你保证过的,但是学生哪有不疏忽的时候?一疏忽老师同学立即对你提醒,你马上认错:“我以后改正。”因为你忏悔还净了嘛,这还不能说是没有人格。所以佛说:好比这条路前面有个水坑,走不过去了,犯戒就是障碍。那么还有个办法:去搬些草来填平它,你仍然可以走过去,这个方法就是忏悔。①

(注①根据傅味琴讲稿编,小标题为编者所加,2001.3.24第二讲未完)

  返回页首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