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心理自疗读物】(2)
我能好吗

信心篇第二

平时,我们自以为没病,其实“人生无有不病时”,不过微而不觉罢了。这些五脏六腑的生理组织因素时时发生矛盾,时时都在病中,有时协调成分多些,身体就称健康。

由于烦恼引起心理失调而致成的病态,它的复杂性、细致性和长远性都远远超过由于生理因素失调而产生的病态。生理上的病痛引起心理上的烦恼尚有限度,心理上的烦恼影响生理上的健康却无处不渗透。人即使自己感到无病时刻,心理上的烦恼也在进行繁细的长期的扰乱,有时,遇到它来个猛利的刺激时,你就病倒了,乃至可以丧失理智与生命。

生命的强弱,寿命的长短,决定于人的健康,说明白点是决定于人的心理健康。胸怀开阔的人总比心狭多恼的人长寿。

精神病学认为,那些个性不良、情绪不稳,乃至怪脾气、坏习气、多疑、自私,无一不是心理上的病态,至于日后有人患上了忧郁症、狂躁病、猜疑症、强迫观念症、神经官能症,这些都不过是前者矛盾激烈的失调而已。人们总把后者看成是病,前者不看成是病,实则二者都是病。

家庭的争吵、人间的不和,实在说也是由于人的心理病态,在与环境联系中发生冲突下导致的人生病态。

我抱着想帮助人们心理上的病态,生理上的病痛,家庭社会生活失调的病苦,来进行这些写作的。

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使人们在自认为健康时能看到自己所不易觉察的微细的病态矛盾,在人们轻病时要觉醒,不要得过且过,讳疾忌医。为了人生的幸福、安乐和与周围人们和谐的生活,应该为自己的心理健康作出努力。当人们重病时,要他看到希望的一面,不要失去信心。

信心,就是治疗身心疾病、疑难重症的强力补剂,也是使人能从恶劣变美好,从痛苦变安乐的必要条件。

[随症施法]

当病人问医生:“我病会好吗?”这是病人盼望医生帮助他建立信心的信号,当病人怀疑他的病能治好时,我就问他:

“你未病前是个好人吧。”“是的。”

“既然好人会变病人,病人也可以变好人啊!”

“那我的病吃药打针几年了,为什么治不好呢?”

“你知道病是什么?”“……”

“病是体内的矛盾,矛盾复杂了,病就加重了,矛盾转化了,病就好转了。医生治不好的病不能说病不会好,你的病也可能过去用的医疗方法不对路,不要失去信心,常有化上千元钱都未治好的病,改用几味草药却治好了,药物治不好的病也可用不打针吃药的方法来治好。今举一例:

女孩五岁,突然胸闷难受,短气叹息,食下即吐。幼儿园老师大惊,母抱走医院,论断不明,药物未见效。夜更难受,不能安眠,我施以按摩,当夜病情消失,安然入眠,以后每周按摩一次,二三次后食下不吐,巩固数次完全康复,未见反复。

         为你献上诗一首

当病痛来到我身上时
         心病却更加深了我的痛苦
         总想知道我的病根在哪里
         佛陀说过,自私烦恼是一切痛苦的根
         医生也说过一切生理上的病都离不开心理上的因素
         如果我的烦恼能转变
         就不能说世上会有治不好的病
         如果我不停地在加重内心的烦恼
         是否就应该说
         不治之症就在我心与身相联的夹层中

     (本文仅供病苦者作心理自疗,为傅味琴1984年之写作)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