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讲经说法之风 ②
叶小文
讲经说法更是时代对出家人的新要求。回顾历史,使人唏嘘嗟叹;面对现实,令人感慨万千。当今时代,全球化、信息化潮流汹涌;商业化、世俗化红尘滚滚。发展机遇很多,挑战也分外严峻。人心思凡,宗教倾向世俗;社会媚俗,寺庙难得清净,讲经说法就更为不易。社会充满了活力,又多有诱惑;既迅猛发展,又躁动不安。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佛门也不断出现经典荒疏、戒律松弛,道风不振的现象。赵朴老生前就大声疾呼:“如何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形势下,保持佛教的清净庄严和佛教徒的正信正行,从而发挥佛教的优势,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是当今佛教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古人形象地将这种现象概括为:“六根陷因缘之境,七情奔利害之场。盖缠其真,执缚于妄,爱恶攻内,纷华荡前,心类腾猿,身若狂象,岂复悟菩提之性。”风声、雨声,声声不断,少了些读经声,难得有寒窗苦读;家事、国事,事事相续,多了些应酬事,难得见讲经说法。其实,正如恩格斯说过的,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样,我们这个时代更呼唤学习和思考。我们的社会应该是学习型社会,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就在带头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断要求自己的成员既要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又要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把改革开放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佛教前辈常说,读好经才能守住传统,诵好经才能庄严三千大千世界,讲好经才能继往圣、续绝学,为后世开出更加灿烂的文化之花果。当前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的伟大复兴,正呼唤着文化的大复兴、大发展、大繁荣。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自然也构成文化复兴的依托,理所当然可以为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而做出大贡献,放出大光明。
讲经说法要追求常讲常新的新境界。重读和讲解佛教经典,不是为了复古,也不是泥古不化,更不是追赶时髦、逢场作戏,而是要对原创经典常讲常新,做出符合时代和潮流的解释和演化,是回归中的超越,是古为今用、温故而知新。佛教大藏经浩如烟海,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契合教理、适应时代的内容。佛教提倡和谐、和合、慈悲、中道、平等等诸多具有永恒价值的理念。我们虽然并不认同将佛教完全等同于文化的观点,但也不能否认佛教中所积累着的人类生命繁衍的文化信息,所渗透着的历史积淀的体验和哲理,所孕育着的民族优秀文化因素,所镌刻着的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轨迹。
讲经说法关系着佛教真义的解读,关系着佛教的现在和未来。同时,讲经说法也不是片面的强调言教、强调理论,而是讲经、习律、修行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身语意三业、戒定慧三学名为三者,实为一体。没有真正的修行和精严的持戒,讲经必流于执著文字相。没有正确理智的信仰,又难免会走向痴迷狂妄,堕入邪道。
赵朴老说:“信知此土有深缘,圣教三车独得全。誓续慧灯无尽际,时轮再转两千年。”我们的佛教界正以为人类作大贡献,为世界放大光明的愿行,秉持“和谐世界,众缘和合”的理念,开展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筹备工作。本着慈悲、智慧、平等、圆融的精神,坚持正信,弘扬正法,交流分享弘法利生的经验,探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宣示佛教缓解人生社会矛盾的理念,为世界佛教徒搭建平等、多元、开放的高层次对话平台,推动“新六和”(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愿景的实现,以求得人心安宁,促进社会和睦,推动生态平衡,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这次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就是筹备第二届世界论坛的重要的系列活动之一。既为“法师”,就要学法、讲法、用法,既称“经师”,就要学经、念经、讲经。我们期待各位法师登大法座,演微妙音。祝愿这次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在中国佛教界倡导和兴起“讲经说法”之风。(完)(摘自《中国宗教》20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