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虚空观开示(5-3)(总第23)

────────────────

傅味琴 讲于2001年5月10日

不执著不是叫你什么也不做,
没有前五度的修行,般若智慧不可能出生

提要:
 ◆ 不执著不是叫你什么也不做,没有前五度的修行,般若智慧不可能出生
 ◆ 听来的、学来的,那是人家的东西,要你自己出生的,才是自己所得
 ◆ 般若智慧要自己去亲证,别人证到的境界是不可能转移到你身上的
 ◆ 文殊菩萨的涌泉智全是自己悟出来的

不执著不是叫你什么也不做,没有前五度的修行,
般若智慧不可能出生

再打个比方,放电影的时候,电影里种种的事情、种种的景象其实是没有的,全是影子,所以叫电影。电影屏幕上怎么会出来影子啊?在拍电影的时候样样都有,等到放电影的时候样样都没有,所以你要样样都没有,必须首先样样都有。哪怕是一场戏,样样都要有才演得起来,可是等到演完了,仍然样样没有,因为落幕了,布景也没有了,演员也跑到后台去了。可是如果一开始就样样都没有,这场戏怎么演?

所以说必须要有前面五度,等到你修到不执著了,才出生般若智慧,就像放电影一样。如果不是这么辩证地去理解,你讲空,非但讲不好,而且会堕落到顽空、断灭空里去。经书里对此有个比喻,不会抓蛇的人去抓蛇,反而被蛇咬,也就是不会说空的人去说空,反而被空所害。

听来的、学来的,那是人家的东西,
要你自己出生的,才是自己所得

这儿讲“获甚深空义”,不仅仅是去讲空,而且是真正获得。口有所讲、耳有所听,不等于心有所得,因为你听到的都是人家的东西,不是你的东西。拿讲经说法来说,如果你讲的是你过去学来的,或者你资料准备得很丰富,那全是人家的东西,要你自己出生的东西,才是你自己所得。但是这个所得也离不开前面学来、听来的,学来后再通过自己的思维,在这个基础上熟能生巧,自然会出生自己的东西。但是一定要达到一个标准,你出生的东西要正而不斜不偏,就是没有错才行。

般若智慧要自己去亲证,
别人证到的境界是不可能转移到你身上的

等到你自己的东西出生了,你可以用语言文字讲出来,但是语言文字仅仅是对你所得的东西作个解说罢了,你心里真正得到、悟到的东西仍然是拿不出来的。好比说我今天喝了一口冷水,这个水是冷的,我能够讲得出来,可是我心里得到的冷的体会,我就拿不出来。所以度众生,仅仅是把自己所得、所悟到的,通过语言文字给众生作个启发,告诉他怎么去做自己也会得到,你自己所得、所悟到的,是不可能转移到别人身上去的。如来也不可能把他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转移到你身上,正好像因果是不能转移的,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如来只是指导你去照他的做法做,达到同样的成就。所以般若智慧是要自己去亲证的,人家亲证是人家的东西,你亲证才是你自己的东西。

文殊菩萨的涌泉智全是自己悟出来的

再打一个比方,你看了佛经五句话,理解后你能说出五百句话,这五百句话佛经里是没有的,可它们全部在说佛经里的意思,是佛经转到你身上来了吗?没有啊,佛经里只有五句话。你这五百句话的出生,全是你自己悟出来的。所以文殊菩萨的涌泉智全是自己悟出来的,这个智慧就像泉水那样会自己涌出来。

这种“能”每个众生都有,可惜的是众生在发展、在使这种“能”起作用的时候,加入了很多不正确的东西,这些加入的不正确的东西全叫妄想,即使你本有的东西没有消失,由于加入了妄想,出生的成份就不对了。好比这是一杯浓茶,你加了很多的水,即使仍然是茶,成份不对了。所以如果你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杂念,没有种种贪瞋痴的习气,你还修什么呀?你没有把其他东西加进去,它本来就是一杯很好的浓茶。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