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典故与成语】(25)
 

【佛经典故】

普明王实语

普明王,梵文名须陀须摩,晨朝欲入园游戏,有一婆罗门来乞施,王应诺出园后施予。入园游戏时被飞行鬼王鹿足捉至山中,王涕零如雨,鬼王问何以啼如小儿,王答言:我不畏死,唯畏失信于婆罗门,并语其所以,鬼王乃放还,约七日后来。王还国布施婆罗门,传位于太子,欲还鬼所,说偈云:“实语第一戒,实语升天梯,实语为大人,妄语入地狱。我今守实语,宁弃身寿命,心无有悔恨。”鬼王见之称叹,放还王及同系九十九王。见《大智度论》卷四。《仁王经》所说普明王为班足王所捉事与此相类。
                        (摘自《新编佛教辞典》陈兵编著)

佛教成语】

与原始佛教的教义理论
有关的成语 ②

“八正道”,又译作“八直道”、“八圣道”、“八直圣道”、“八支正道”等,指8种断灭世俗诸苦、达到解脱境界的修行方法。原始佛教认为:这8种修行方法远离邪非,所以称之为“正”,是通向解脱境界的途径,所以称之为“道”。由干按照“八正道”修行可以从迷界此岸到达悟界彼岸,正如《同性经·上》里面所说的:“勤行八圣道者,似正疾风吹于船舶。”所以又被佛教喻称为“八船”或“八筏”。释迦牟尼既反对大奴隶主的享乐生活,也反对自伤自残的苦行生活,主张“不苦不乐”的“中道”,这八种方法就是合乎“中道”的修行万法。宋代来华僧人求那跋陀罗翻译的早期佛教经典《杂阿含经》第28卷里面有一部《八正道经》,对于“八正道”理论进行了专门论述。东汉来华僧人安世高也曾另译过一部《八正道经》。

“十二因缘”,又译作“十二缘生”。这个理论是释迦牟尼对于世界成因的解释——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依赖一定条件而存在的;事物生灭的主要条件叫做“因”,事物生灭的辅助条件叫做“缘”,“因”与“缘”和合之时事物就生起,“因”与“缘”离散之时事物就坏灭;人是世界万有之一,也是“因”与“缘”和合的产物。根据“十二因缘”的根本理论,释迦牟尼沿用婆罗门教关于轮回的说法,并加以发展,建立了佛教的“轮回说”——全称是“沦回”、“轮转”、“流转”或“生死轮回”、“轮回转生”等。佛教认为,众生一直在“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地狱道”、“饿鬼道”)中生死相续,有如车轮旋转不停,正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面所说的:“有情轮回升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

“四谛”、“八正道”和“十二因缘”,囊括了原始佛教对于世界和人生的全部认识。(完) (摘自《佛教成语》朱瑞玟)

【古代成语】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有一天,他又偷偷地溜出学堂去玩。在小河边,他看见一位老奶奶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棍,就问:“老奶奶,您在干什么呀?”老奶奶一边磨一边说:“我在磨针。”李白说:“这么粗的棍子,要磨到哪天才能变成针啊!”老奶奶说:“孩子,只要天天磨,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觉得老奶奶的话很有道理,就跑回学堂,认认真真读起书来。

【释义】杵:一头粗一头细的棒子。把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坚毅不拔,一定能获得成功。含褒义。

【例句】爸爸常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铁杵磨针的耐心和毅力。
                       
(摘自《成语故事园》谢永光编)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