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与社会】(50)           
 

朝向永恒的和平 ⑩

分析了究竟色法之后,禅修者必须有系统地辨识名法,以便了知名法是由心和心所组成的;它们也是以极迅速的速度生灭。

在我们的禅修中心里,有许多禅修者都能够清晰地辨识这些究竟名色法。

清晰地知见究竟名色法一直都是以极迅速的速度生灭之后,禅修者了知名色法是无常的。亲自知见名色法无常之后,他也了知名色法因此是苦的。亲自知见名色法是无常且苦之后,他也了知名色法是没有自我的:自我是不可能无常且苦的,不是吗?

了知一切色法与一切名法是无常、苦、无我是了知“苦圣谛”。

但是已经以慧眼清晰地辨识和分别了这些究竟名色法的禅修者所需要了知的多过仅只了知一切名色法是无常、苦、无我的:这种了知不足以带来永恒的和平。他必须也了知名色法之间的关系。(摘自《觉悟之路网站》缅甸帕奥禅师)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⑨

尤其佛教的经典,一卷《阿弥陀经》就是阿弥陀佛的“管理学”,一卷《普门品》就是观世音菩萨的“管理学”。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为人所向往,就是因为他能满足人们对幸福安乐生活的渴求;观世音菩萨所以能让信者把家里最好的中堂用来供奉他,因为他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让众生得以无忧无惧。

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不但是管理专家,他们的管理学更合乎自我的管理、自性的管理、自觉的管理、柔性的管理、感动的管理,可以说一切都是佛法的管理。甚至由此让佛教发展出各种宗派的管理法、丛林清规的管理法、僧团戒律的管理法、祖师大德的管理法,可谓内容繁多,让佛教对于当代社会,甚至自我的管理等等,都能提出贡献。(完)
                     (摘自《南山梵音》2007秋 星云法师)

论佛教戒律对
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③

佛教的戒律分为出家戒(1、沙弥及沙弥尼戒,2、式叉摩尼式,3、比丘尼戒,4、比丘戒,5、菩萨戒)和在家戒(1、三皈戒,2、五戒,3、八关戒,4、菩萨戒)。以上这些戒在《大藏经》中专门分出一个律部来详细论述,在这浩翰繁杂的戒律中,五戒是一切佛戒的根本戒,不论是八戒、比丘戒,还是菩萨戒,都是根据五戒引生的,并且都把五戒列为重戒,因此说,在各种戒中五戒最为重要,如果五戒修持不好,一切戒都将无从着手,可以说:“五戒法是三世诸佛之父,依五戒而出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五戒是为在家男女所受持的五种制戒:即不杀、不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五戒看似简单,但是要终身守持不犯实则不易。因此说,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道德,也是社会的基本道德标准,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摘自《佛教在线》周祝英)

佛教的财富观 ①

当今社会的发展不外乎两大内容:一是经济,一是科技。

的确,经济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仅仅在二十多年前,我们的生活所需还是定量供应:需要粮票才能购买食物,需要布票才能购买衣服……两相对照,其间的变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变化不仅表现在衣食住行上,同时也反映在城市建设方面,特别是一些沿海城市,其现代化程度和任何一个国际大都市相比都不会逊色。

科技所带来的便利也使我们不再感觉到时空的距离,尤其在网络风靡全球的今天,天下一家的梦想已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实现。这一方面使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在另一方面,现代生活方式和传统价值观念之间所形成的冲突,正日益困扰着我们的心灵。

发展又导致了激烈的竞争,并由沿海波及到内陆,由城市波及到村镇。在今天的乡村,田园牧歌式的恬静风光已难以寻觅,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乡镇企业。竞争使今天的人变得特别浮躁,生活条件虽然有了提高,但真正感到幸福的人并不多。相反,工作中带来的压力,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无序,都使我们内心充满了焦虑和困惑。  济群法师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