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问答(九十七)

问:倘若世间所有人都信佛的话,社会是怎样的呢?

答:仅仅信佛还不够,关键是学佛所言,行佛所行。如果在这个世间,人人都能学佛,奉行五戒十善,没有杀生,没有偷盗,没有相互欺诈,没有彼此敌视,没有自私自利。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那将是怎样安乐、祥和的社会。

(摘自《问道》与济群法师面对面)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七十九问:对于下士共道及中士共道之加行与正行,应如何理解?

答:如念无常、怖恶趣、希乐趣,乃刺激麻木之心,属于加行,以粗分出离心劝受心要。正行在修皈依,知业果取舍。然属暂时,现时善趣果。此为下士所希求欲乐,乃趣中上士道者,所应共学。

中士思维流转生死等苦,明集是苦因,刺激其忘求解脱之心,属于加行。以细分出离心劝受心要(求解脱之道)。正行在修三学,所得为解脱果位(如阿罗汉)。乃趣上士道者,所应共学。(摘自《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为什么要学佛? ⑧

任何一个东西,当你得不到的时候认为怎样都好,一旦得到之后,一点也不觉得好。反而又对另外一些得不到的东西发生兴趣。这是为什么呢?除了我刚才所说的一种痛苦转为另一种痛苦时,还没有积累出明显痛苦之前暂时的轻松感之外,还有三个问题在作怪:一个是新鲜感,一个是难得感,还有一个是神秘感。

什么叫“新鲜感”呢?任何一个事物刚接触的时候往往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可是接触的时间长了新鲜感就慢慢消失了。没有了新鲜感,因此也就不觉得好了。

何谓“难得感”呢?因为得不到所以就有了难得感,可一旦得到了,也就不难得了。失去了难得感,因此就不再认为好了。

何谓“神秘感”呢?虽然能看得见,但是看得很模糊,看不清,故而认为很神秘。一旦看清楚了,自然就不神秘了,也就不想看了,也就不觉得好了。所以说,对一个穷人而言,有钱有势就是快乐。可有钱有势的人认为,如果能减少一点事务,能腾出些时间让自己可以轻松轻松,那该多好啊!过一些普通人的日子才觉得好啊!所以说,人间没有这个一定好,那个一定不好之说。你心里认为好它就好,你心里认为不好的时候它就不好。

就像一盘川菜,你说这个川菜究竟好吃还是不好吃?喜欢吃麻辣的人认为它简直是神仙的食品,美味佳肴啊。可是对于不喜欢吃麻辣者来说,这又麻又辣,非常难受啊。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喜欢麻辣的人碰到了一个人跟他说:吃麻辣可以祛寒,这么这么好,那么那么好……,他就觉得:他说得对呀!从此渐渐转变了自己的观点,过了一个月之后,他就变成麻辣爱好者了。然而这个爱好者,又碰到了一个人对他说:吃麻辣不好,容易上火,对胃也不好……。这么一说,他又认为有道理,从此再过一个月之后又变成反感者了。一个月前的反感者和爱好者,一个月之后恰恰相反,你说川菜究竟好吃不好吃?其实对于食物本身而言没有好吃和不好吃之说,你心里认为好吃的时候,它就是好吃;你心里认为不好吃,它就是不好吃。

所以,人间之苦是从何而生的呢?首先是由于一种痛苦转移到另一种痛苦时,出现一种暂时的轻松感,在这种轻松感获取之后或获取的当下,尚未消失之前,增加了人们对它的新鲜感、难得感,神秘感。这种痛苦与痛苦之间相互变换之后的轻松感,导致了一种假相──好与不好,痛苦与快乐。这种好与不好、痛苦与快乐使我们产生了分别心,从而又会引生更进一步的痛苦。所以说在佛菩萨看来,这种痛苦和快乐都是苦的,不是真正的快乐。我们把它叫做坏苦或者叫做换苦。(摘自《法雨清流》夏坝仁波切 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