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谈三宝功德(24-6) (总第158)

─────────────────────
◎ 傅味琴讲于2006年6月13日

在禅定里凭爱好抓,
只修止不修观,就成了外道定

本次提要:

  在禅定里凭爱好抓,只修止不修观,就成了外道定
  佛教的修行,可以先修止后修观,但不能只修止不修观
  念佛、念咒也要做观的,心中没有佛菩萨,即使止住了妄念,也开不了智慧
  修止能够扫除妄念,把修观的障碍排除掉,止不修好,观是修不好的
  修止只是一个阶段,长期修止不修观,心就迟钝了

 
在禅定里凭爱好抓,只修止不修观,
就成了外道定

拿戒定慧来说,有人喜欢打坐,他就光抓一个禅定,一有空就在床上盘起腿子,人们就赞叹他:这个人有善根。如果他真的在修禅定,这也有善根,但是他是盘起腿子在说闲话,这个根可能不是修行的根吧?可能他前世是北方的老太太吧?(众笑)因为北方老太太专门喜欢在坑上盘腿子。就算你真是喜欢修禅定,可你凭爱好,抓片面,哪一种禅定修起来比较舒服,就专门抓哪一种,这怎么行呢?

佛教的禅定是止观双运,先修止后修观,然后止观双运。止跟观比较起来,修止的时候比较舒服。平常人也有这样的感觉,想问题越想越烦,如果这个问题想通了,用不着再想了,那么脑子停下来了,一身轻松。众生习惯于打妄想,脑子从早到晚想个不停,假如偶尔有片刻什么也不想了,肯定很舒服的。修外道的人为什么转不过来、放不下啊?外道是修止不修观,他修止修得很舒服,而且还能够出境界,他们叫出功能,所以他迷掉了。

佛教的修行,可以先修止后修观,
但不能只修止不修观

其实佛教里所有的修行,都是止观连在一起的,你可以分步骤修,先修止后修观,但是不能不修观。比如说念咒,有的咒,法师也不跟你讲啥个意思,为什么不讲?目的就是让你一心持咒,把妄念切断。其实咒都有意义的,比如文殊心咒,了解了文殊心咒的法义,你就会明白这条路是通向成佛的。你念咒的时候,心在这个咒上,就能够达到一心,妄念不起来了,就能入定,念佛也是如此,以一念止万念,主要是止住妄念。可是你念佛,心中要有佛;念咒,你念哪一尊菩萨的咒,心中就要有这尊菩萨,还是要你观的呀。

念佛、念咒也要做观的,心中没有佛菩萨,
即使止住了妄念,也开不了智慧

我从前在社会上工作,训练人家发音说话,那个用不着做观的,因为他不是为了修行。修行人念咒要做观的,如果单纯的只是念,虽然止住了妄念,可是心里没有佛菩萨,那就开不了智慧,念到后来心如死水一潭,入的是枯定,没用的。

现在不仅仅是外道特别喜欢修止,连公园里的老太太也懂。我年轻时候,在公园里听一个老太太说:“你们要讲修行,跟我学好了,打坐很简单,腿子盘起来,脑子里空空洞洞的什么也不想。”你去做做试试看,很舒服,可是这是外道修法,叫无想定。

修止能够扫除妄念,把修观的障碍排除掉,
止不修好,观是修不好的

修止有修止的优点,佛教也非常主张修止。修止能够扫除妄念,把修观的障碍排除掉。如果你止没有修好,肯定一边做观一边要打妄想,那你这个观修起来很困难,经常心会跑出去。所以打妄想的习惯要改变,改变的方法就是修止。

扫除了妄想,心就容易定得下去,人很舒服,脑子也会更清晰,因为你没有这些干扰了。妈总是跟孩子说:“考试的时候,不要太紧张,你想不出来,心静一静,就容易想起来了。”修止好比是这个作用。

修止只是一个阶段,
长期修止不修观,心就迟钝了

可是修止只是一个阶段,你不能长期修止,哪怕你在止上有所成就,出了功能,也不能了生死、开智慧啊。长期地修止不修观,心就迟钝了,因为你脑子不活动了嘛,所以光抓修止也不对。可是今天的佛门,讲起打坐来,都喜欢修止,修行人话语之中只提到不要打妄想,几乎很难遇到一个善知识告诉你,除了修止还要好好修观。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