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虚云和尚传(54)

何明栋 著

虚云和尚一贯主张破除对佛教的神秘感,曾经多次教诲学人“佛法本来没有稀奇,但能循心顺理,思过半矣。”所以,虚云和尚特别强调学佛的人,千万不能以追求神通为目的,否则的话那必然会走上邪路遇到魔障的。虚云和尚反复指出,“其实神通一层,不但天魔外道有之,即在鬼畜俱有五通。此是性中本具,不必注意”。而且进一步指出,那些追求神通者,多是“不明佛法,未忘名利,求通求变,存此妄想,非邪即魔”。在虚云和尚看来,“神通属用功之过程,岂可立心希求。有此用心,岂能契住真理。此类人们,佛谓之可怜悯者。”正是出于对神通的正确认识,虚云和尚经常采用现身说法,破除学人对佛法的神秘感与对神通的误解。1943年1月,在重庆慈寺为信众开示时,针对当时战争年代,人心惶惶,有不少人看到虚云和尚年逾百岁,威仪有加,相貌出众,阅历丰富,就屡屡问其有否神通,他总是回答:“虚云化食人间,中外地方差不过都到过。我是凡夫,没有神通,不会变化。”在此之后,也多以剖析神通的本质为“用功之过程”,并反复以《楞严经》所述及的50种阴魔观点来教化大家,要求众人树立正信,认识魔道,以求了生脱死之大事。对于那些在修持中已经得到某些神通者,虚云和尚也仍然是劝诫他们应当一时打却对神通的沉迷,“不然险矣危哉”!民国三十二年(1943)在重庆,虚云和尚与袁焕仙老居士交谈时,听到袁老的侍者南怀瑾曾一度发神通,被袁老力斥之,累日乃平情况的介绍,当即说:“好,好!幸亏老居士眼明手快,一时打却。不然险矣危哉!”虚云和尚认为一个学佛者,大法未明,“多取证一分神通,即多障蔽本分上一分光明,素丝歧路,达者惑焉。故仰山日:‘神通乃圣末边事,但得本,莫愁末也’一直到晚年,虚云和尚在与海外弟子书信中还是谆谆教导他们,佛法修持要有长远心、坚固心,即便是悟了道,也不能认为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仍然要继续坚持,以求彻底了生脱死。同时,虚云和尚也告诫他们不能专为求神通而修行,因为“悟道仅为真正修道的开始,由修而证,则神通不待求而自得矣。若专为求神通而修行,是为魔见,为学佛人所不齿者。”

在阐述“佛教须正信”时,虚云和尚既注重破除对佛教的神秘感,揭示神通的本质;同时又将佛法与世间法联系比较,使信众切实体悟到佛法实在可行,就在身边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巩固他们的正信信念。对此,虚云和尚反复以六祖慧能大师《坛经》中偈语:“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来开示信众。虚云和尚还多次教诲信众,“佛法两字,实与世间一切善法等无差别。”同时,虚云和尚强调,“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对于信奉佛法的来说,“总要步步立稳脚跟,远离妄想执著,便是无上菩提”。

吾人须是从平实处见得亲切,从平安处行得亲切,才有少分相应,才不至徒话空言。”至于佛门的平实之法,虚云和尚开列了十善,即“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这样的十善,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是老僧常谈,但虚云和尚却强调虽则如此,“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砖石,亦为太平世界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这样的比较开示,使信众听得真切,便于实践。同时,语言深入浅出,举例通俗易懂,对于破除对佛教的神秘感也很有裨益。

在教诲学人坚持正信,破除邪见,解疑释惑的同时,虚云和尚还要求他们对“世法、佛法都是一样,要学而时习之”。因为,在虚云和尚看来“佛法是体,世法是用。体是理,是真谛;用是事,是俗谛。”所以,虚云和尚希望学人懂得二者的关系,牢记“二谛融通三昧印”的道理。否则的话,二谛不融通就会落于偏枯,如离体表用。正是这样,虚云和尚在其百余年的修持中,坚持奉守正信佛教,矢志弘扬。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