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虚云和尚传(71)

何明栋 著

50年代初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在全国大规模开展,佛教界以往那种坐受供养的生活方式完全不能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佛教界的有识之士早就觉察与认识到这一点。虚云和尚于1950年率先在广东云门山大觉禅寺组织“大觉农场”,安排僧众开荒种地,努力参加生产劳动,力争达到“人人劳动,自给自足之目的。”1953年,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大会上,虚云和尚又一次提出“为图谋自力更生,倡导计劳受酬,以维佛门根本案”。在陈述理由中,虚云和尚强调“佛教无我,且以财物为戒,以劳力报酬应无不合。”1955年,虚云和尚在所撰《云居管见》中,根据当时全国形势与佛教界状况,强调“佛弟子的日常生活、衣食住等有可以权变的,惟三学思想,即戒定慧等理论不能改动。”然而,由于千余年以来,中国佛弟子的衣食住等制度与印度大不相同,虚云和尚认为“既然时间、地点、条件都变了,则佛教中的若干生活习惯自也应因时制宜。”也正是以此为指导,虚云和尚在江西云居山所倡导僧众生活的因地因时制宜变化,突出的一条就是实行“生产自养,自力更生”。可是,在当时僧众中还有个别人对此不能完全赞同,认为僧众掘地劳动违犯了释迦牟尼佛所制的戒。针对这样的情况,虚云和尚在同年为众戒子讲说戒律时再次强调,释迦牟尼佛所制戒中的确“有自手掘地及自手纺织等戒”,但这是遮戒。因此,就现在中国的社会制度与风俗习惯,僧众的耕田织布并不是犯戒。虚云和尚告诉大家这应当说不仅是他个人的看法,而早在干余年前百丈怀海禅师就已经有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美举。”所以,虚云和尚反复告诫众戒子应当在劳动中切不可忘修持,在修持中也不可废劳动,修持与劳动两者是可以兼行并进的。从历史发展实际来看,虚云和尚的这些观点正是其对戒律的正确理解与认识的具体反映,对推进当代中国佛教界“生产自养,自力更生”的深化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必将产生不可低估的实践意义与长远的历史影响。

综观虚云和尚百余年弘法实践,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以虔诚信佛之心,对戒律有着全面与准确的认识和理解,而且百余年如一日,严奉毗尼,始终如一,丝毫不懈,直到120岁圆寂之际,作为最后遗嘱的仍是要侍者们严守戒律,以保存僧人的一领大衣。不仅如此,虚云和尚在其百余年弘法历程中,严格自律恪守戒律,同时无论在对学人开示,还是回答皈依弟子的询问中都把严奉戒律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主持云南鸡足山祝圣寺、广东南华禅寺、福建鼓山涌泉寺、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等祖庭的恢复重建中,虚云和尚也是从严格戒律为当务之急。如前已述及重兴鸡足山祝圣寺时,入住之后首重如法传戒,以53天的如法传戒,严格的教授与羯磨,正规的僧人形象为全山出家人树立了示范,全山道风为之一振,数年之后重现迦叶尊者弘法道场的雄姿。特别是在受请回福建鼓山,执掌涌泉寺法席时,虚云和尚更是以严格戒律,整肃寺规为重点,通过如法传戒,反复为僧众讲说《梵网经》,礼请严守毗尼、德高望重的慈舟律师前来主持戒律学院,以培育僧才。虚云和尚亲自主持募刊《三坛传戒正范》,以规范传戒,使之如法。经数年艰辛努力,终于使这座曾经沦为子孙庙的名刹再次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十方丛林、清净道场。在主持广东南华禅寺修复重振中,虚云和尚也主持了有名的古无尽庵的重建。工程完成之后,虚云和尚注意到无尽庵作为女众道场,对于戒律的奉守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专门在其入客堂处立一块戒牌,要求“庵内住众须要谨守清规。男众到庵,无论大小执事及何亲属,必要两人同来,方得招呼,违者重罚。亦不得留男众住宿。尊重波罗提木叉,违者摈。请各敬依奉行,是幸。”其背面又镌有“依戒奉行 清净三业”8个大字,十分引人注目,以警示僧尼。此奉戒警示牌的树立,充分体现了虚云和尚严奉戒律,苦心培育僧材的拳拳诚心。此举在全国佛教寺院中不为多见,因而有着不可低估的启发教育示范意义。诚如时人所评,“戒已为吾国时髦和尚所视为陈旧不堪一顾之废物,不图于岭南见之。世谓佛法在南华,不其然欤。”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