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修行人之路

修行人之路 (166

修行人应离欲,走清净出离道,走菩提大道

参学琐谈 (166)

戒睡眠:

“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

“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当以持戒之钩,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无惭人也!……。”

戒瞋恨:

“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瞋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

“所以者何?瞋恚之害,能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瞋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瞋恚!……。”

戒骄谄:

汝等比丘!当自摩头,已舍饰好,著坏色衣,执持应器,以乞自活,自见如是,若起骄慢,当疾灭之。……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其心。当知谄曲,但为欺诳;入道之人,则无是处!……。”

少欲知足:

“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摘自《参学琐谈》释真华著)

当你习惯了某种生活,你会变得脆弱②

我知道很多修行人在开始的时候,在条件不是那么优裕的时候,他们修得非常好,他几乎可以吃任何食物,但因为他修得很好,开始有人供养。这样的话,他可能会想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他比过去吃得好了一点,然后他就开始变的讨厌一些食物,喜欢另一些食物,他就是这样变得脆弱。在以前,食物不会令他烦心,但现在,如果吃不到某种食物,他几乎就无法去打坐了。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毫无疑问,修行会令你的福报迅速增加,但逐渐增加的福报于你是好事还是坏事则取决于你自己。你可能会慢慢变得挑剔,易于受伤,假如你不太会使用福报的话。举例言之,我现在就非常脆弱,因为我已经习惯了众人的尊重,几乎在所有场合,我都被作为非常重要的人来对待,你不需要对我很过分,你只要表现得对我并不特别在意都会令我受伤。当然我会把这一点掩饰的非常好,你只会看到我在微笑而不会看到我在生气。但我知道我很不爽。

最重要的是,你不能对自己隐瞒,你需要随时知道自己的状况。你知道自己因他人的漠视而不爽,承认这件事,就非常好了。但多数人不愿意承认。我想我非常了解为什么有人拥有了权力就开始变得腐败,即使是一个非常好的修行人,只要他还没到不退转的程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不能保证他的心不发生变化。何况凡夫。当然我不是在说我们应该原谅他们。一般来说,我们的心的变化是非常细微的,当你察觉到的时候,可能已经很难扭转了。

我旨在提醒修行人,哪些事情会令你变得脆弱。这样你就可以尽量避免。但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欺骗自己。如果你欺骗自己,那你就会帮助自己掩饰自己的弱点,你会认为自己没有弱点。这样你的弱点就会越来越严重,直到无法收拾。不要试图掩盖自己的问题,那只会让问题更严重。向自己敞开。(完)

(摘自新浪博客 灵山居士 )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