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圆满生命的实现 (72)
              ──布施波罗蜜
陈柏达著

十一、布施的枢纽──心念

平等清净心与无相布施

《发菩提心经论》的上卷说:“不是施舍很多财物就可以叫做高尚的布施,而是要具有一颗布施的心。”换句话说,高尚的布施,不在于财物的多寡,而在于高尚的布施心。

虽然布施的福报是由布施的财物、对象、时间和心地所造成的。但这四个因素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心念。因为除了心念这个因素我们较能主动掌握以外,其他三个因素我们似乎都处于被动且变化不定,难以预测的。譬如:我们不知道:今天会遇到什么人?哪些人又需要我们的布施?到底布施什么东西给他最恰当?下一次布施又是什么时候?每天应该布施几次效益最大?这些因素都是我们难以掌握的。只有心念是我们较能作主的。因为布施时安什么心,我们自己心里有数,尤其当我们了解“一念具足十法界”、“一念三千”、“万法唯心造”的道理以后,我们更不能不时常检点自己的心念,努力使心地变得更清净。所以菩萨布施时只求心地清净平等,而不计较布施的对象和财物。

《六祖坛经》的第一品中说:“一切福田,都离开不了心地。”《优婆塞戒经》的第五卷也说:“如果能够本着至诚和大慈悲悯愍心,布施畜生,和以虔诚、恭敬和专心布施诸佛,所得的福德完全一样而没有差别。”又说:“我布施舍利弗,舍利弗又布施给我,我所得的福德较舍利弗多(因为心地较清净的缘故)。”

再者,只要心地清净,哪怕所布施的财物较低贱,所布施的对象(福田)素质再差,仍然可以得到很大,甚至无限的福报。因为布施的福报既然是等于“财物”乘以“对象”(福田),再乘以“时间”,再乘以“心地”的积,只要心地这因素是无限清净、没有执著,所得的福报必然无量无边。这就是《金刚经》中所说的:“菩萨布施时,对于一切事物,应没有执著。所谓不执著色布施,不执著声、香、味、触、法布施。……这种不著相的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就布施贫病等悲田来说,布施的对象虽然福田较差,可是布施者的悲心殊胜。就布施三宝等敬田来说,布施的对象虽然福田殊胜,可是布施者的心却免不了分别计较功德和求报的心。如果就悲心的恳切来说,布施佛菩萨不如救济贫病。所以经典说:“供养佛菩萨和小乘圣人,(悲心)不如布施畜生一口饮食,(所以)后者的福报胜过前者百千万亿倍。”这也是就心地来说,而不论及布施对象(福田)的好坏。布施时除了悲心以外,平等心也是很重要的。《梵网经》的<菩萨心地戒品>也特别强调以平等心来行布施或供养:“各别请五百位罗汉僧,不如依照次序平等供养一位凡夫僧的功德来得大!”难怪《大庄严论》记载:阿育王临终时被把权的奸臣所控制,不能够自在。只有布施了众僧半个水果。有一位阿罗汉的长老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就将阿育王所布施的水果研磨成汁,放在僧众所食用的菜汤中,以增广他的福报。由此可知:我们布施最好不要存有私心,因为平等布施的福德无量无边。

有一次,舍利弗布施给佛陀,佛陀又将饭布施一条狗。佛问舍利弗谁的功德大,舍利弗说:因为佛的心地清净,所以布施功德较大。这故事也是显示我们清净心布施,比拣择福田,较为殊胜。

如果就平等心而随缘布施的人来说,无论布施对象的优劣,不论对方是悲田或敬田,只要以平等清净心布施,所得的福德一定宏大深广。就好像《维摩诘经》的第四品所说的:“将这两份财物,一份布施难胜如来,另一份施舍给毗耶离城中最贫穷的乞丐,所得的福德完全相同!”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