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扩展阅读:
玄奘精神
论玄奘精神
玄奘:一位拼命的留学生
“玄奘精神”的现代启示
玄奘西游之绝处逢生

 

   上一页              下一页 
【传记】

大唐大慈恩寺:玄奘法师传 (46)

原著:慧立法师/赵晓莺译

奘师答道:“玄奘出国之前,也曾再三上表启奏,可是因为诚微愿浅,并未能获得朝廷获准。只因求法慕道心切,所以才私自出境,专擅之罪,惟有深感惭惧。”

太宗说:“法师是出家人,自然与俗人不同;更何况此去冒着生命危险,志在普度众生,令朕非常钦佩,也十分愧疚,常念这一路上山川阻远,法师竟然能来去自如。”

法师回答道:“玄奘听闻善乘疾风者,上访天池而不觉得遥远;御龙舟者,虽涉江海波澜也不惧。自从陛下统御天下以来,四海澄清,德笼九域,仁被八方;仁淳之风扇达炎景之南,圣德之威远震葱岭之外。所以各地戎夷君长,每当看见云翔之鸟自东方飞来,都怀疑是来自我大唐之国,而对之心生敬慕。何况玄奘,乃一介圆领方袍之沙门,亲承化育,更仰赖佛恩慈悲,所以才能往返无碍啊。”

太宗说:“这些都是法师您的功德,朕哪里敢当呢?”

于是太宗接着广询西域(古时甘肃玉门及阳关以西统称西域)诸国、五印情况。奘师从雪岭以西,以及印度之境,人物风俗气候、四佛遗踪、八王故迹等随问酬对,还有班超、马援等没有记载的国家和地区,也都详细有条不紊地向太宗讲述。

太宗听后非常高兴,对侍臣说:“昔日苻坚称赞释道安为神器,受到朝野的一致尊崇。如今朕再睹法师的言论风采,不只无愧于古人,恐怕还超越古贤甚远呢!”

这时,赵国公长孙无忌在一旁附和道:“的确如圣上所言,臣曾读《三十国春秋》,知道释道安大师确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高僧,但当时佛法传来我国不久,所传经论有限,即使潜心钻研,所得的也不过是枝叶而已。不像我们的奘师亲临佛国,追讨众妙之源,穷究涅槃之迹啊!”

太宗说道:“的确如此!”接着又对奘师说:“佛国天竺距离汉土甚远,有关佛陀的灵迹和法教,以前的史书都不能详尽记载。法师既然亲履佛土,又亲睹佛迹,就请法师修书一传,以示未闻。”奘师欣然接受诏命。

爱贤若渴的唐太宗李世民,看出奘师有极强的辅政能力,再加上其宗教上特有的影响力,如果能得此人才参与朝政,将会对朝野产生良好的影响,于是太宗力劝奘师还俗辅政。奘师辞谢道:“沙门玄奘自幼就进入佛门,潜心于佛道,而对治国安邦之学却知之甚少。如果现在还俗从政,实在是学非所用,就好比顺流前进的船,却要使船离开水到陆地,这样它不但发挥不了作用,而且很快就会腐朽啊!玄奘愿以毕生之力弘扬佛法,以报国恩。”太宗见奘师说得婉转恳切,就停止劝请。

奘师前往洛阳见驾时,正逢唐太宗准备亲征东辽,军务虽然繁忙,但仍然抽空接见奘师。可是没想到见面后,两人相谈甚欢,竟忘了时间。太宗意犹未尽,便邀请奘师随他出征,以便随时可以叙谈。

法师辞谢道:“玄奘远道而来,兼有寒病旧疾,恐怕不能陪驾东征了。”

太宗说道:“法师尚能孤游于绝域,现今此行与法师西行万里相比,不过是一小跬步而已,这不是推辞的理由啊!”

奘师又说:“陛下统率六军之师讨伐乱国,必有牧野之功,昆阳之捷。玄奘同去,无所相助,空负道路资费,况且兵戎征战之事,按佛门戒律,出家人不便观看,既然佛制如此,玄奘不敢不奏,还请恕玄奘不能从命。更为重要的是,玄奘从西域带回三藏梵本六百多部,至今一言未译。听说嵩岳之南少室山北有少林寺,远离尘嚣,泉石清幽,是后魏孝文皇帝所建,也是菩提留支三藏译经的地方。玄奘希望能到那里潜心翻译,以报效朝廷之恩。”

太宗听了直摇头说:“译经不须在深山。自从法师西行之后,朕已在京师兴建弘福寺,专为三藏经典而建,也以此功德为先母穆太后祈福。弘福寺禅院幽深虚静,法师大可安心翻译。”

可是奘师又顾虑京城太过繁华热闹,恐怕会影响译经工作,便说:“京城的百姓知我从西域回来,都很好奇想见我。如此一来,恐怕影响安宁,妨碍了译经的工作,还请皇上能派人守门,防止闲杂人员进出。”太宗很高兴,马上就批准他的启请,并告诉法师所需资具全部由朝廷供给,此事已令房玄龄协办,请法师放心。

三月初一,法师从洛阳回到长安弘福寺,便开始作译经的准备。首先他具疏请求皇上委派协助翻译的人员,如证义、缀文、笔受、书手等人员。那时由于太宗已出发东征,因此由留守的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奏请皇上,为其准备一切译经所需事物。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